图里翻译规范论视角下《色,戒》英译本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图里翻译规范论视角下《色,戒》英译本的研究
【摘要】:本文从描述性翻译理论视角对张爱玲短篇小说《色,戒》的英译本进行研究,在为吉迪恩·图里(Gideon Toury)的翻译规范理论(Translational Norm Theory)用于描述翻译现象、解释翻译过程的普适性提供新的例证的同时,试图做出一些总结以期对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有所启发。 文学翻译不是纯粹的语码转换,更主要的是受历史文化制约的社会活动,因此单纯从语言层面研究某一译本是难以呈现翻译的全貌,需要考虑多种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然而至今从这些方面对《色,戒》英译本的研究还不多见,并且还没有发现从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视角所进行的研究。当前本研究尝试从这一描述性理论视角出发,依照图里提出的三类翻译规范来分析该译本整个的翻译过程,主要包括译者对作品的选择、翻译前所决定采用的宏观翻译策略、以及翻译过程中具体运用的翻译技巧,从而对该译本进行更全面的分析研究。 按照实际翻译过程中译者行为的先后顺序,本文首先从预备规范方面探讨导致译者选择源文本的原因,,然后从初始规范方面解析译者对于宏观翻译策略的选择及其原因,最后通过对译本和源文本的对比,从操作规范方面探析译者对原作的改写过程中具体运用的翻译技巧及其原因。研究发现,在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碰撞之后,译文必定产生变形,这是译者在翻译中所做出的一系列选择的结果,而这些选择受到当下译入语社会中语言规范和社会文化规范的影响和制约。该研究进一步验证了翻译规范理论对于翻译现象的解释力并对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有所启发。
【关键词】:《色 戒》 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 汉译英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0-14
- 1.1 Rationale for Focusing on Lust, Caution10-11
- 1.2 Research Motivation and Its Significance11-12
- 1.3 Research Questions and Objectives12-13
- 1.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3-14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4-20
- 2.1 Previous Researches on Norm Theory14-17
- 2.2 Previous Researches on the Translated Version of Se, Jie17-20
- Chapter 3 Theoretical Basis20-26
- 3.1 The Theoretical Context of Toury's Norm Theory20-22
- 3.1.1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20-21
- 3.1.2 Polysystem Theory21-22
- 3.2 The Overview of Toury's Norm Theory22-26
- 3.2.1 The Concept of Translational Norms22-23
- 3.2.2 The Classification of Translational Norms23-24
- 3.2.3 The Significance of Toury's Norm Theory to Translation Studies24-26
- Chapter 4 The Norms Behind the Translation of Lust, Caution26-46
- 4.1 Preliminary Norms and the Selection of the Translated Text26-32
- 4.1.1 Translation Policy26-31
- 4.1.2 Directness of Translation31-32
- 4.2 Initial Norms and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32-34
- 4.3 Operational Norms and the Translation Methods34-45
- 4.3.1 Matricial Norms35-38
- 4.3.2 Textual-linguistic Norms38-45
- 4.4 Summary45-46
- Chapter 5 Concluding Remarks46-48
- Bibliography48-5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1-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华;;中国古典诗词中意象翻译的审美再现[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胡伟;;《心经》三个英译本用词的比较分析[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年04期
3 何敏;;英语世界《聊斋志异》译介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02期
4 王琪;;中西思维——《红楼梦》及其英译本语篇衔接差异的成因[J];黑龙江史志;2010年21期
5 肖娴;;《世说新语》及其英译本词汇衔接比较与语篇翻译[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张碧云;;美感观照下的中国古诗翻译——《节妇吟》许渊冲英译本评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4期
7 何泠静;;论《离骚》三个英译本植物名称的翻译[J];凯里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严苡丹;;赋体文学英译探微——从《警幻仙姑赋》的两种英译比较谈起[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王慧;石转转;;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文体学特征及英译[J];山西科技;2011年03期
10 江小平;美国和西德翻译出版萨特原著[J];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秀英;;从《红楼梦》的英译本看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和补偿[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2 郭江涛;刘璐瀛;朱怀球;;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initiation mechanism in metagenomes[A];第四届全国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杝善PI;;香港地S@翻媜概l羀A];2011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蒙晓虹;;A Tentative Discussion on Sentence Pattern Clash in E-C Translation[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5 梁雪霞;;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of the Tourist Attraction——A Case Study of Lingnan Shuixiang[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6 ;Customs and Festivals of Guizhou National Minorities and Transl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段袁冰;;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Criteria and Ideological Orientation[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8 符晓;;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al Names in Hong Lou Meng:A Comparison of Three Famous English Versions[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9 沙博里;李士钊;妙龄;;《水浒》新英译本前言及翻译前后[A];水浒争鸣(第四辑)[C];1985年
10 Alexis Nuselovici;;全球化环境下翻译的伦理与政治功能(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驻京记者 王乐;英译本《五经》明年初步成型[N];文汇报;2009年
2 胡志挥;从弱小到强大[N];文艺报;2009年
3 汪榕培(中国典籍英译学会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译可译,非常译[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记者 王佳欣;中国文学英译本出版发行稳步攀升[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5 子雨;《狼图腾》英译本及其他[N];中华读书报;2008年
6 王鹏;斯诺的另一本书[N];人民政协报;2002年
7 王鹏;斯诺的另一本书[N];人民政协报;2002年
8 裴立宁 郑洪;让中医药典籍走向世界[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9 陈欢;“正本清源”女性“圣经”[N];中华读书报;2004年
10 冀燕;《邓小平震撼世界》在美国问世[N];学习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卫东;翻译伦理重构之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郑燕平;论全球背景下语篇翻译的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张晓雪;论翻译中的说服因素:理论溯源与实例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4 肖开容;翻译中的框架操作[D];西南大学;2012年
5 王璐;忠实与叛逆:葛浩文文学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王东波;《论语》英译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夏天;“阐释运作”延展理论框架下的老舍小说英译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王守宏;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策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刘妍;文化与语言的跨界之旅:《庄子》英译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10 冯晓黎;帛书本《老子》四英译本的三维审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斯琴巴图;从目的论角度评析《蒙古秘史》两个英译本中文化特定词的翻译[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刘霞;功能论指导下“2009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3 吕红丽;建构主义视角下新疆旅游手册英译本之构建[D];新疆大学;2011年
4 彭琰;英译本《聊斋志异》人物对话翻译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李云飞;“彻底翻译”理论视角下《论语》两个英译本中文化关键词的翻译研究[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1年
6 赵洁;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红楼梦》英译本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赵彦博;翻译美学视角下的罗慕士《三国演义》英译本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穆智玲;以《围城》英译本为例看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误读现象[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9 谢承凤;从《汉魏六朝小说选》杨、戴英译本看译者主体性的彰显[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黎倩;以威廉姆斯翻译评估模式为基础的《墨子》英译本选段分析[D];外交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9727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972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