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视域下的艺术品市场探究
发布时间:2017-10-05 16:12
本文关键词:美学视域下的艺术品市场探究
【摘要】:由于近年来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大量的闲置资本转而进入艺术品市场,加速了艺术品市场不断繁荣的进程。并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放了市场之后,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攀升,市场空间不断拓展,国内政治社会环境安定和谐,,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和人们不断提高的收入水平等大环境因素,导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进程之快是空前的。近几年,国内各艺术拍品的成交价不断突破亿元至高点,甚至在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成交额超越英美跃居全球第一,全世界都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速度感到震惊。 画廊、拍卖行、艺术博览会作为如今艺术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之间在市场中的发展并不平衡。独占鳌头的拍卖行占领着大半的市场份额,严重抢占了画廊这个作为一级市场的行业地位。艺术博览会将各画廊集结,正不断努力地稳定着自己的行业地位。然而在这个繁荣的市场中,人们乐此不疲地玩着数字游戏,摆弄着各式各样此起彼伏的图表和曲线,以崇尚艺术品的价格替代了艺术品的审美价值,以普通商品的消费替代了艺术品独特性的消费。 人们以为通过投资艺术品获得经济收益就是最终目的,艺术家、批评家、投资者、中间商都企图通过艺术品的创作、交易、批评带给自己回报,却不知早已慢慢走入金钱的陷阱,艺术家逐渐抛开了最纯粹的艺术坚持,批评家、中间商降低职业道德操守,投资者不惜手段创造收益等行为,使得人们在艺术品的消费、审美、鉴赏的过程出现了偏差,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和批评家的艺术批评受到资本的诱惑而缺失创造性和独立性。面对失去秩序和失去理性的市场,人们需要自我救赎,需要为完善艺术品市场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将分四章对艺术品市场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在对艺术品市场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美学的视角探究人们在艺术品市场中的审美心理和活动等层面及艺术品市场如何持续健康发展的可行性出路。
【关键词】:艺术品市场 价值 审美 价格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12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4
-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7-9
- (一) 选题背景7-8
- (二) 选题意义8-9
- 二、 文中涉及概念释义9
- (一) 中国书画 400 指数9
- (二) 中国油画 100 指数9
- (三) 委托人、竞买人、买受人9
- 三、 文献综述9-12
- (一) 国内相关研究述评10
- (二) 国外相关研究述评10-12
- 四、 拟解决问题和主要思路12
- 五、 主要理论工具12-13
- 六、 主要研究方法13-14
- 第一章 现阶段我国艺术品市场现状分析14-23
- 第一节 艺术品市场主要行业分析14-22
- 一、 画廊业的市场分析14-16
- 二、 拍卖业的市场分析16-20
- 三、 艺术博览业的市场分析20-22
- 第二节 艺术品市场的特点22-23
- 一、 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发展不均衡22
- 二、 市场呈现投资性特点22
- 三、 市场中心趋于集中22
- 四、 市场秩序日趋完善22-23
- 第二章 美学视域下艺术品市场的价值走向23-39
- 第一节 书画艺术品的市场价值表象23-28
- 一、 近现代书画艺术价值受认可而走俏市场23-26
- 二、 古代书画浸润着浓厚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26-27
- 三、 当代书画凝聚着形式创新理念27
- 四、 当代油画承载了社会批判意识27-28
- 第二节 艺术品的价值呈现28-31
- 一、 审美价值29
- 二、 历史价值29
- 三、 收藏价值29-30
- 四、 投资价值30
- 五、 学术价值30-31
- 第三节 文化审美的内涵31-32
- 一、 纯粹的文化审美31-32
- 二、 功利的文化审美32
- 第四节 艺术品市场中的困境32-39
- 一、 艺术活动的功利化表象32-35
- 二、 艺术审美的异化35-36
- 三、 艺术批评的集体失语36-39
- 第三章 艺术品价格机制分析39-47
- 第一节 艺术品价格的现状分析39-40
- 第二节 决定艺术品价格的因素40-45
- 一、 经济环境因素40-42
- 二、 政治政策环境因素42
- 三、 市场指数导向因素42-44
- 四、 艺术品价值因素44-45
- 五、 审美情感因素45
- 第三节 艺术品价格的合理性45-46
- 第四节 艺术品价格波动对审美乐趣的影响46-47
- 第四章 艺术品市场的完善之路47-54
- 第一节 完善艺术品的美学内涵47-51
- 一、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47-48
- 二、 艺术品消费需要引导48-50
- 三、 艺术创作应纯粹化50-51
- 第二节 完善艺术品市场机制51-54
- 一、 确立画廊艺术品经纪人地位51-52
- 二、 建立艺术品评估体系52
- 三、 强化艺术市场的人才培养52
- 四、 加速市场参与企业品牌化进程52-53
- 五、 逐步完善政策、法律体系53-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60
- 致谢60-61
- 个人简历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双叶;;审美传统的颠覆——本雅明的“诉诸大众”和“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J];电影评介;2009年02期
2 林琅;;我国消费时代的艺术品消费现状分析[J];大众文艺;2012年06期
3 黄亮;;艺术品定价及价格实现途径[J];闽江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宋生贵;艺术批评的基本形态及批评模式的当代转化[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严s
本文编号:9777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97774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