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发展与艺术形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发展与艺术形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公共艺术 地铁空间 营造手法 表现形式 互动性
【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逐渐成为市民主要出行方式之一,在公众对地铁承载运营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审美享受与精神追求亦日益凸显。地铁作为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逐渐成为传播艺术文化、展现城市形象、彰显城市精神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基于目前城市地铁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我将以北京地铁为例,对北京地铁公共艺术的现状进行实地的调研,同时对国外的城市地铁公共艺术案例进行分析与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地铁公共艺术案例的分析与比较,总结得出未来城市地铁空间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势与发展方向。 早期出现在地铁空间的壁画、浮雕等艺术表现形式相对比较单一,,只是把博物馆、美术馆里的传统艺术作品形式置换到了地铁的公共空间中去。对于城市地铁公共空间的整体营造而言,传统的公共艺术形式也只是起到了装点空间的作用,而并未达到公共艺术激活城市地铁空间的真正目的。针对这一现状,我也在大量的实地调研,数据分析,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有地铁公共艺术的营造手法与表现形式进行了归纳与分类,并结合自己对公共艺术的理解以及自己的创作作品,对城市地铁空间中的互动性公共艺术的具体运用进行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公共艺术 地铁空间 营造手法 表现形式 互动性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0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8
- 引言8-9
- 1. 绪论9-12
- 1.1 课题研究背景9
- 1.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9-10
- 1.3 课题研究范围与内容10
- 1.4 课题研究方法10-12
- 2. 地铁公共艺术概况12-19
- 2.1 公共艺术简述12-13
- 2.2 地铁公共艺术的阐述13-15
- 2.3 地铁公共艺术的独特性15-17
- 2.4 地铁公共艺术的作用17-19
- 3. 国内外地铁公共艺术案例研究19-32
- 3.1 国外地铁公共艺术案例研究19-25
- 3.2 北京地铁公共艺术发展概况25-27
- 3.3 北京地铁公共艺术调研27-30
- 3.4 地铁公共艺术发展趋势30-32
- 4. 地铁公共艺术表现形式分析与总结32-39
- 4.1 地铁公共空间的营造手法32-34
- 4.2 地铁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34-37
- 4.3 地铁公共艺术延展性表现形式37-39
- 5. 地铁公共艺术的互动性艺术表现39-42
- 5.1 互动性在地铁公共艺术中的重要性阐述39
- 5.2 地铁公共艺术中的互动性艺术形态研究39
- 5.3 互动性在地铁公共艺术中的具体应用39-42
- 参考文献42-43
- 图表索引43-45
- 致谢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雨;澳大利亚公共艺术家理查德·古得温访谈录[J];装饰;2003年10期
2 钟岚;试析公共艺术在公民教育中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年04期
3 任永刚;公共艺术在城市交通环境中的应用[J];装饰;2005年02期
4 熊瑛子;;公共艺术用材思考[J];美术界;2008年01期
5 李秀勤;公共艺术的基础结构——在当代文化氛围中对公共艺术的思考[J];新美术;2002年04期
6 冯原;空间政治与公共艺术的生产[J];美术观察;2003年07期
7 徐诚一;公共艺术设计教育的实践与创新[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叶凤华;叶正华;;公共艺术的保护与发展[J];艺术界;2007年03期
9 刘勇;;简述中外公共环境艺术的发展[J];美术大观;2007年09期
10 郭伟生;;刍议公共艺术[J];美术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光;史延冰;;以地铁为导向的上盖物业规划研究——以天津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林艳新;陈云霞;;沈阳地铁开发的原则与发展思路分析[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3 陈曦;;上海地铁交通综合体中的零售商业服务特征探析——以徐家汇地区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韩新;侯忠辉;徐国;;地铁灾害事故应急处置协同指挥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高贺;;谦谦艺术——隐藏于稻田景观中的艺术[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永涛;;论公共艺术和公民意识教育[A];公民意识研究[C];2008年
7 李平;曹鸿飞;张铭;王英杰;;大城市地铁监测预警与应急系统的研究[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姚正伦;姜广荣;郑颖人;张乃基;;重庆地下轻轨列车运行地面振动效应的预测与评价[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9 曹锡隽;;国外地铁交通发展情况概述[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下册[C];2005年
10 韩德玉;;城市地铁交通中PIS软件应用[A];2008全国LED显示应用技术交流暨产业发展研讨会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乔新生;我国需要自己的地铁经济学[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2 本报特约评论员 邓聿文;攀比建设地铁,跃进之风不可长[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3 本报记者 刘廷艳;长春地铁如何经营?[N];协商新报;2011年
4 汤建华 林兰;我市着手编制地铁交通规划[N];镇江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刘义 杨光;见证古城地铁元年[N];陕西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杨光;地铁:充分体现了社会公平[N];陕西日报;2011年
7 记者 胡利强 轩辕杨子;古城和地铁的穿越之恋[N];西安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赵曦;服务比配套设施更缺乏 京地铁管理待完善[N];消费日报;2011年
9 记者 刘彦昆;在建地铁事故频发 施工管理待提高[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10 本报通讯员 王崇燕 本报记者 李元程;他心里记着那些好……[N];工人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莉莉;地铁公共空间设计管理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2 杨伟超;运营地铁内污染物浓度的计算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杨晖;地铁空间内空气与火灾烟气流动特性的数值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刘新华;基于时刻表的地铁动态配流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5 孙欣;基于互动的公共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6 张琦;南张楼公共艺术调查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7 周成璐;公共艺术的社会学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8 何小青;公共艺术发展路径的向度分析[D];上海大学;2011年
9 蔡顺兴;数字公共艺术的“场”性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10 王东辉;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楠;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发展与艺术形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2 齐雪松;地铁壁画艺术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3 陈晓;基于地方文脉的西安地铁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4 陈俏;地铁空间理性导识系统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5 齐敏;构成艺术在地铁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建筑工程学院;2010年
6 黄晓红;色彩在地铁换乘空间设计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2年
7 高俊晓;西安地铁空间的导向系统设计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3年
8 张越;西安地铁文化传播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靳颖;地铁空间公共艺术设计方法的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10 尹磊;现代城铁建筑空间的文化构成要素[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87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ll/98769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