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李白送别诗的意象再现——以许渊冲译文为例
本文关键词: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李白送别诗的意象再现——以许渊冲译文为例
【摘要】:文化语言学是一种关于意象的理论,其核心概念就是意象。中国传统诗词多以词语精炼、意象丰富著称,其中尤以李白的诗歌最具代表,其深刻的意境常常令读者沉溺其中,流连忘返,故而被视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珍品。本文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出发,以许渊冲译文为蓝本,研究李白送别诗的意象传达。
【作者单位】: 蚌埠学院外语系;
【关键词】: 文化语言学 意象 送别诗
【基金】:蚌埠学院科研立项课题“文明的对话与次生文化的生成机理研究”(2015SK07)研究成果
【分类号】:H315.9;I046
【正文快照】: 对于文化与语言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不管是语言学家,还是文化学家早已认可,但是通过语言打通文化与心理认知的通道却时时难以取得有效进展。直到1996年,当代著名语言人类学家加利·帕尔默(Gary B.Palmer)在其出版的专著《文化语言学理论建构》(Towards a Theory of CulturalLi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纪玉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理论的构建思路[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瑜;;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唐诗英译的意象图示探析——以送别诗为例[J];语文学刊;2013年23期
2 王萌;;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英汉颜色词隐喻对比研究[J];海外英语;2013年19期
3 罗穗梅;;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英语色彩词“green”的隐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9期
4 王致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下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8期
5 于瑞华;;文化心理意象视角下的字幕翻译特点[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10期
6 李娟;夏宏钟;;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中国古诗中的酒文化[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2期
7 王筱;;论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唐诗意象翻译[J];文教资料;2012年31期
8 马玉;刘晓琳;;文化语言学视角下汉语爱情古诗英译中的语篇情节分析——以陆游《钗头凤》两个英译本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9 杜开怀;;小说人物命名初探——以帕尔默文化语言学意象理论为视角[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年01期
10 武文芳;;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唐诗英译中的酒意象解读[J];咸宁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静波;唐代送别诗刍议[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刘建华;试论唐代送别诗[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赵洁婷;唐代送别诗的多棱透视[J];鸡西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赵年秀;论李白对送别诗的创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王慧敏;;唐前送别诗的演进历程[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张瑞君;;李白送别诗的构思特色[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叶当前;;旅游文化之送别诗解析[J];旅游科学;2008年06期
8 刘荣俊;;唐代送别诗的特点与魅力[J];文学教育(下);2008年02期
9 周秀林;;南宋淮水诗歌中的送别诗[J];铜陵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刘吉美;;送别诗的多样情怀[J];文学教育(下);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冬玲;;千古风情话离别——送别诗一组[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案例展论文集[C];2013年
2 阮堂明;;一首被严重误读的诗篇——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重读[A];中国李白研究(2006—2007)——李白与当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 王丽;李白送别诗鉴赏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录[N];学知报;2010年
2 宋东来;王维的追求与其送别诗的思想格调[N];文艺报;2005年
3 赵雪峰;你是如此的快乐和富有[N];贵州日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李滇敏;诗歌是一种柔软的力量[N];江西日报;2013年
5 肖复兴;一生读书始于诗[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怡;李白送别诗的艺术特色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曹小丰;唐前送别诗流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3 旭日;南朝初唐送别诗流变论[D];山东大学;2015年
4 付少华;苏轼送别诗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5 孔祥俊;唐长安送别诗与灞柳文化[D];西北大学;2010年
6 赵莉;送别诗的交际功能及其模式化创作[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崔柳青;魏晋南北朝送别诗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8 伍爱凤;中日古代送别诗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陈先涛;魏晋南北朝送别诗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雪凤;概念隐喻视角下李白送别诗的隐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15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115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