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语境中的艺术生产理论及其当代问题
本文关键词:视觉文化语境中的艺术生产理论及其当代问题 出处:《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视觉文化作为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表征之一,是探讨艺术生产问题的一个既不乏历史纵深感又具有现实针对性的言说语境。以此为依据,一方面艺术生产理论的现代谱系至少可以区分出四种各具特色的研究路径,即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批判理论、当代艺术哲学和文化社会学的艺术界理论、语言学转向中的结构主义与符号学,以及跨学科视域中的文化研究;另一方面,艺术生产实践的中国经验及其当代问题,则集中体现在突破精英与大众二元结构的艺术生产形态、媒介技术不断渗透的艺术生产过程、艺术生产的制度环境及其博弈关系,以及视觉主体的中国式认同与建构等几个方面。无论对西方艺术生产理论现代谱系的脉络式梳理,还是对中国当代艺术生产实践的问题式扫描,都应该被视为通过中国本土问题来实现理论创新所做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Abstract]:Visual culture, as an important token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society, is not only a historical context but also a realistic context of speaking. On this basis, the research path of modern pedigree hand art production theory can be divided into at least four distinctive, structuralism and symbols to steering the western Marx doctrine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critical theory of contemporary art, 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of culture and art circles theory in linguistics, science, and cultural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n the other hand, China experience of art production practice and contemporary issues, is embodied in the breakthrough of the elite and the public two yuan structure of art production form, media technology penetrates art production process,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game relationship, several China type identification and construction in such aspects as the visual subject. Regardless of the contextual sort of the modern genealogy of the western art production theory or the question type scanning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production practice, it should be regarded as one of the basic tasks to achiev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through China's local issue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视觉文化语境中的艺术生产理论研究”(13YJA760025)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视觉文化研究”(12JZD01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0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与考察路径众所周知,艺术生产问题缘起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其理论价值也在文艺理论、美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探讨。但立足于现代社会转型的时代语境,这一问题衍生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其蕴含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仍有相当开阔的言说空间。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周宪;;从形象看视觉文化[J];江海学刊;2014年04期
2 陶东风;;理解微时代的微文化[J];中国图书评论;2014年03期
3 李健;;“视觉”及其生产:重读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J];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4 周宪;;当代视觉文化与公民的视觉建构[J];文艺研究;2012年10期
5 周宪;艺术世界的文化社会学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芳;;微文化背景下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09期
2 张红宇;;理性客观地看待视觉文化的作用域[J];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15期
3 纪建勋;;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年度报告(2014)[J];文贝: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2015年02期
4 刘佳帅;孔新苗;;视觉文化语境下美术鉴赏教育的范式反思与更新[J];美育学刊;2016年04期
5 李健;;视觉文化语境中的艺术生产理论及其当代问题[J];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06期
6 李健;;论大众文化视觉形象类型的深层结构系统[J];天津社会科学;2016年03期
7 严亚;;当代大学生视觉形象重构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转向[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8 许徐;;“伪”消费 微时代的中国文学消费意识[J];求索;2016年01期
9 惠国夫;;视觉文化语境下传统乡土景观的重构[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6年01期
10 孙九霞;王学基;;旅游凝视视角下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以大型演艺产品《印象·刘三姐》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朱国华;;别一种理论旅行的故事——本雅明机械复制艺术理论的中国再生产[J];文艺研究;2010年11期
2 R.沃林,李瑞华;艺术与机械复制:阿多尔诺和本雅明的论争[J];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旭晓;;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及其当代意义[J];教学与研究;2011年04期
2 李心峰;再论从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看艺术的本质——兼与邵建同志商榷[J];文艺争鸣;1991年06期
3 秦忠翼;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益阳师专学报;1995年04期
4 蒋继华;;作为“生产”的艺术与作为“艺术”的生产——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再考察[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5 罗中起;;类活动:艺术生产理论的逻辑起点[J];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03期
6 赵传敏;徐文培;;2 0世纪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的逆境和顺境[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7 莫其逊;;论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的实践化问题[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赵红艳;张壮;;浅析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9 李静;;“间性”视角下的艺术生产理论[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王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当代意义[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何志钧;;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从西方到中国[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2 蒋继华;;审美经验的重构如何可能——论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及其当下影响[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张清民;;后现代景观下的艺术生产[A];东方丛刊(1996年第3辑 总第十七辑)[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易仁寰;追逐先进文化的前进足音[N];辽宁日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乔;新时期艺术生产理论的中国化及启示[D];济南大学;2010年
2 陈苑;当代艺术产业化生产理论与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敏惠;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与当代中国[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4 汤海燕;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5 吴晓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艺术生产理论评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妤;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7 赵传敏;从本雅明到伊格尔顿[D];黑龙江大学;2006年
8 崔晓伟;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9 贡巧丽;艺术中的技术之思[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曹丽娜;唐代民间营利性乐舞的生产与流通[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本文编号:13472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347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