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我国艺术表演团体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3 05:30

  本文关键词: 艺术表演团体 管理 有效性 艺术生产 出处:《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当前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正蓬勃发展,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面临的现实境遇和存在的问题纷繁复杂,除了社会转型期中体制变革的阵痛之外,自身管理理念的陈旧、管理方式的落后和管理效能的低下是其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本文从管理有效性的角度来研究我国的艺术表演团体,在厘清与梳理了艺术表演团体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演变的过程后,指出当前艺术表演团体进行有效性管理的障碍,并分析了表演艺术管理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之上,对如何使当前我国艺术表演团体的管理更为有效提出对策建议,特别是针对艺术表演团体中的艺术创作和艺术生产、人事管理制度、领导力的运用、组织设计和机构设置、演员的管理和培训、现代院团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的分析和研究,希冀对我国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发展有所助益。
[Abstract]:At present, the reform of cultural system is booming in our country, and the reform of artistic performing group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 In addition to the pain of system change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concept of its own management is outmoded. The backwardness of management style and the low efficiency of management are the difficult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rt performing groups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After clarifying and combing the basic concept and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art performing group,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obstacles to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the art performing group, and analyzes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performance art management. On this basis, how to make the current management of art performing groups more effective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especially for the artistic creation and art production,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in art performing groups. The application of leadership, organizational design and organization setting, actor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and the training of leaders and managers of modern colleges and troupes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 It is hoped that it will be helpful to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art performing groups in China.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J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德懋;;唯有“奇葩”方“娇艳”[J];咬文嚼字;2011年08期

2 宋冬梅;;关于表演艺术的创作方法[J];艺海;2011年06期

3 孟祥海;;与自己讲和[J];党的建设;2010年05期

4 张知峰;;浅谈戏曲表演艺术[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5 林翌;;浅谈动态发展中的京剧小生表演艺术[J];群文天地;2011年10期

6 石维坚;;看到高高的秀木,还会想起茂密的森林……——石挥表演艺术漫谈[J];艺术教育;2004年05期

7 庄广明;;舞蹈表演艺术的二度创作[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8 谭志军;;让我们的表演“动”起来——浅谈表演中的互动[J];华章;2011年18期

9 ;赵志刚[J];杭州(生活品质版);2011年Z1期

10 陆彬;;以无声的石头刻画有声的音乐——从汉画像石看石刻表演艺术[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少军;;体味“视野”[A];银幕形象塑造——第十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5年

2 史芒;;瑞草芳华 德艺双馨——张瑞芳表演艺术研讨会暨八十华诞纪事[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上)——第七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9年

3 李默然;;我对表演艺术的看法 兼议李维康、宋国锋的表演[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4 张瑞芳;;在“张瑞芳表演艺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发言[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上)——第七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9年

5 夏衍;;1987年夏衍同志给首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的亲笔贺信[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下)——第八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1年

6 霍庄;;浅议黄磊的表演艺术[A];银幕形象塑造——第十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5年

7 罗君;;我这一生无怨无悔——记表演艺术家温锡莹[A];电影表演创新集——第九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3年

8 李默然;;走向形象之路[A];演员谈电影表演——首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1988年

9 徐晓钟;;“老船工”的启示——试析胡庆树在《同船过渡》中的表演[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10 白杨;;序[A];演员谈电影表演——首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颁奖大会论文集[C];198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平;在艺术的精彩呈现与群众的文化需求之间寻找最佳切线[N];中国文化报;2003年

2 徐世丕;从艺术表演团体的历史沿革看演艺行业的性质、功能及其他[N];中国文化报;2004年

3 于平 杨雄;关于国家扶持重点表演艺术院团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5年

4 王文;表演艺术要重“输出”[N];今日信息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林敏;在民间艺苑里求索一生[N];西藏日报;2005年

6 张洪浩;欧洲表演艺术探索传播新途径[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记者 张亚萌;第八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颁发[N];中国艺术报;2009年

8 黑妹;国家大剧院小剧场亮相[N];中国文化报;2009年

9 蕴琦;第八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揭晓[N];中国文化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谢颖;表演艺术不是明星梦[N];人民政协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忆南;艺术表演团体核心竞争力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2 郑仕一;剧场表演艺术之审美感知的默会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刘璐;用戏曲搭建跨文化沟通的桥梁[D];上海戏剧学院;2012年

4 吕双燕;中国现代话剧:民族表演体系的探索和建构[D];上海戏剧学院;2005年

5 张强;新中国初期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研究(1949-1966)[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6 郑洪涛;基于区域视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7 屈菲;东北喜剧小品及其文化意义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赵先政;汉剧传承发展与保护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8年

9 柯凡;昆曲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10 东e,

本文编号:14865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4865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2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