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欲的批判与超越——生活美学视域下的宋代士人鉴藏审美观念与实践
本文关键词: 宋代 文玩鉴藏 物欲 生活美学 出处:《江海学刊》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玩鉴藏活动是中国古代士人生活美学的重要实践表现。在宋代文玩鉴藏活动中,受社会环境和审美意识的双重影响,审美与物欲之间表现出紧张对立关系。面对物欲的泛滥,在实践层面,宋人以游戏的审美心态看待文玩收藏,在生活中践行着审美、艺术化的追求,以审美超越精神抑制物质占有欲望。在理论层面,对文玩收藏活动进行深度反思,提出了一赏而足、寓意于物等美学命题,形成崇尚清赏的文玩鉴藏观念。宋代士人的理论反思为文玩鉴藏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奠定了较高的基调,成为后世文人引为风尚的生活美学潮流。
[Abstract]:It i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manifestation of the life aesthetics of ancient Chinese scholars. In the Song Dynasty, due to the double influence of social environment and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esthetic and material desire is tense and antagonistic. On the practical level, the Song people regarded the collection of literature and play with the aesthetic mentality of game, practiced the pursuit of aesthetics and artistry in life, and transcended the spirit to suppress the desire for possession of matter by aesthetics. At the theoretical level, they deeply reflected on the collection of text and pla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esthetic propositions such as "one appreciation" and "sufficient", implying objects and other aesthetic propositions, and forms the concept of appreciating the literature and playing the collection. The theoretical reflection of the scholars in the Song Dynasty has laid a high tone for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activities. It has become a trend of life aesthetics introduced by scholars in later generations.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部;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世纪长篇小说与中国古典诗学关系研究”(项目号:14 BZW12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44;J12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纪贤;市场与鉴藏[J];美术观察;1999年08期
2 尤永;北宋“寓意于物”的书画鉴藏观[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0年04期
3 叶子;;论书画鉴藏的现实意义及其历史价值(上)[J];荣宝斋;2009年04期
4 吕友者;;明末清初的杭州书画鉴藏家群体[J];东方收藏;2011年03期
5 彭圣芳;;简述明代鉴藏之风[J];艺术市场;2011年04期
6 李奕;;晚明艺术鉴藏群体略述[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赵国英;;清初私家书画鉴藏的特点[J];收藏家;1996年02期
8 李纪贤;市场与鉴藏[J];美术观察;1999年01期
9 廖华才;;唐代官私书画鉴藏概考[J];美术界;2005年01期
10 ;鉴藏[J];大美术;2004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平;当代美术鉴藏工作随想[N];中国文化报;2006年
2 广东省博物馆研究馆员 朱万章;让鉴藏回归本能[N];美术报;2012年
3 朱浩云;漫话鉴藏家[N];美术报;2012年
4 俞建华;书画大市场 鉴藏小百科[N];美术报;2000年
5 彭一超;严学章在京推出蟹派艺术鉴藏展[N];中国文化报;2007年
6 何鸿 中国美术学院;书画鉴藏要素(下)[N];美术报;2014年
7 何鸿 中国美术学院;书画鉴藏要素(上)[N];美术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云菲;怡情玄览兴偏长 谈艺从来重鉴藏[N];中国艺术报;2007年
9 汪跃贤;收藏国画应当与时俱进[N];中国矿业报;2005年
10 薛永年;开拓书画鉴藏研究的新生面[N];美术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姚东一;董其昌书画鉴藏活动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2 梁江;中国美术鉴藏史纲[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3 张国珍;从美术鉴藏类电视节目解析我国当代鉴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马邦乐;北宋书画鉴藏风尚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1年
5 黄朋;明代中期苏州地区书画鉴藏家群体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海强;陈继儒《妮古录》与书画鉴藏[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洪柳;周密书画鉴藏活动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3 关键;宋高宗的书画鉴藏[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年
4 战国栋;晚清苏州潘家书画鉴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5 左昕阳;明末清初歙县西溪南吴氏书画鉴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6 梅松松;晚清(1840-1911)文人鉴藏活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剑锋;乔篑成书画鉴藏考论[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8 马邦乐;唐贞观内府书画鉴藏考论[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9 陶大珉;过云楼顾氏家族书画鉴藏活动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10 孟玉芳;乾隆皇帝对女画家陈书作品的鉴藏及其原因[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15209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520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