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人类学:一种跨文化的方法
本文选题:美学人类学 + 美感 ; 参考:《民族艺术》2017年05期
【摘要】:美学由于与从共同的、可观察的认知过程中移除出去的主观的、定性的感官活动相联系,使得它经常被社会科学的探究排除在外。这种立场忽视了审美经验的现象学方面,而支持了一种僵化的、康德式的审美无功利的美学观。美学人类学作为研究人类审美系统的一种新模式,必须在一个更具包容性的、跨文化的和文化相对主义的角度对美学中的美感和审美表达的问题做出重新的界定。
[Abstract]:Aesthetics is often excluded from the inquiry of the social sciences because of its association with subjective qualitative sensory activities removed from the common observable cognitive process. This position ignores the phenomenological aspects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supports a rigid Kantian aesthetic view without utility. Aesthetic anthropology, as a new mode of studying human aesthetic system, must redefine aesthetic feeling and aesthetic expression in a more inclusive, cross-cultural and cultural relativism perspective.
【作者单位】: 美国阿肯色大学传播系;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基金】:陕西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预研基金项目“西方审美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2016BJ-55)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审美人类学视野下的陕西凤翔泥塑研究”(17JK0080)
【分类号】:J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健;;试论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J];电影文学;2007年16期
2 赵玫;;关于美学观问题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8年08期
3 涂途;;无怨无悔的美学情缘(上)[J];美与时代(下);2010年09期
4 覃春华;金培勇;;文学翻译的属性与美学观[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年01期
5 郭道成;;美学是美化世界的科学——读《艺术美的创造与欣赏》点滴体会[J];网友世界;2013年Z2期
6 王臻中;自由争辩与美学繁荣[J];文艺理论研究;1989年04期
7 丁国旗;;论“美学和历史的”标准的不平衡性[J];理论学刊;2013年12期
8 颜槟;一九八五年我国美学研究的重大成果与争论[J];河北学刊;1986年02期
9 史鸿敏;;王国维的美学观及其成因[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10 王臻中;四十年来我国美学发展的历程[J];文艺理论研究;198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少青;;杨柄新时期马列文论美学研究述评[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赵奎英;美学关注人的现实生存[N];文艺报;2003年
2 本版编辑 中国中外文论学会会长 钱中文 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 聂振斌 杭州师范大学中国美学与文论研究中心主任 金雅;梁启超美学:“艺术化趣味化”[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田川流;重视文艺的审美表达[N];文艺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付敏;吴炫否定主义美学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年
2 包风兰;接受美学与文学翻译[D];西北民族大学;2006年
3 童丰生;反美学的美学[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_5t,
本文编号:17856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785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