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海德格尔的艺术作品本体论

发布时间:2018-05-19 07:30

  本文选题:艺术作品 + 本体论问题 ; 参考:《文艺研究》2017年09期


【摘要】:《艺术作品的本源》开启了一条抛开创作者和欣赏者的主体性而在现象学和本体论层面上回归艺术作品本身之路,前所未有地深刻论证了艺术作品之存在的本体论意义。《艺术作品的本源》既是《存在与时间》中用具分析的续篇,也是对用具分析背后的此在的生存论解释学的一个扭转,即转向对存在现象的自我显现的现象学分析。通过"有用性"与"可靠性"、"世界"与"大地"、"敞开"与"遮蔽"等一系列概念,海德格尔揭示了艺术作品乃是"存在的真"的事件得以自行发生的本源。艺术作品的本体论意义既不在于再现或表现存在者的真实,也不在于表达或体现创作者或欣赏者的主体性的理念或观念,而在于揭示出一个意义世界并将其庇护在使其自持、自足的大地之中。
[Abstract]:The Origin of works of Art opens a way to return to the works of art at the phenomenological and ontological levels, leaving aside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creators and appreciators. The origin of art works is not only a sequel to the analysis of appliances in being and time, but also a twist of the existential hermeneutics behind the appliance analysis. That is to turn to the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of self-manifestation of existential phenomena. Through a series of concepts such as "usefulness" and "reliability", "world" and "earth", "open" and "obscurity", Heidegger reveals that works of art are the origin of the events of existence. The ont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a work of art lies not in the representation or expression of the truth of the being, nor in the expression or expression of the idea or idea of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creator or appreciator, but in revealing and sheltering a world of meaning. In the land of self-sufficienc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分类号】:J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景星;艺术作品的多义性[J];东南文化;2000年11期

2 张文波;浅谈艺术作品魅力之所在[J];丹东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3 江业国;艺术作品哲学解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俄罗斯艺术作品欣赏[J];艺术广角;2003年02期

5 董占军;艺术作品的文献属性及图录的艺术性[J];齐鲁艺苑;2005年02期

6 曹桂生;艺术家与非艺术家 艺术作品与非艺术作品——兼谈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语境与审美价值取向[J];美术;2005年08期

7 王颖;;重建艺术作品的社会责任[J];当代文坛;2006年03期

8 田寒;;谈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因素[J];沈阳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9 吴以凡;;意境——艺术家心境与艺术作品境界的契合[J];美与时代;2006年08期

10 陈小松;;解读《艺术作品的本源》之“世界”和“大地”[J];语文知识;2007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丽萍;专家探讨艺术作品如何塑造国家形象[N];光明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董城;学生艺术作品缘何被抢购[N];光明日报;2014年

3 编译 王悠然;男女两性评价艺术作品侧重点不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刘修兵;该怎样用艺术作品塑国家形象[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傅其林;不为人知的杰作[N];文艺报;2009年

6 杨琪;怎样欣赏艺术作品[N];学习时报;2007年

7 郑丽虹;改革创新精神在艺术作品里生辉[N];深圳特区报;2008年

8 王晓真 编译;艺术作品应积极呈现全球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9 文化部部长 蔡武;作品好不好,要看票房[N];人民日报;2009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万如冰;学生艺术作品成市场“香饽饽”[N];中国文化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华森;山寨式沉浸体验与艺术作品的互涉[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2 金敬姬;艺术—无意识的象征产物[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兆璇;中国古代艺术作品产生的教育条件及功能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2 吴立冬;情感与形式[D];湖北美术学院;2015年

3 金大朝;调侃与表达—中国当代艺术关于对“伪神圣”的“调侃”之解析[D];北京服装学院;2016年

4 魏臻;公共场所中的当代艺术[D];中国美术学院;2015年

5 赵宁;论海德格尔的艺术沉思[D];吉林大学;2016年

6 刘梦青;艺术作品的边界[D];湖北美术学院;2016年

7 邸砺;何时为艺术[D];南京艺术学院;2016年

8 傅庄;概念与身份—材料存在的符号解读[D];南京艺术学院;2016年

9 孟星星;当代文字媒介艺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10 邓婷婷;艺术作品中光的情感[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092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9092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c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