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何谓作为“事件”的文学——伊格尔顿的文学“事件”论

发布时间:2018-06-03 15:42

  本文选题:伊格尔顿 + 文学判准 ; 参考:《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摘要】:伊格尔顿在新作《文学事件》中启用了"事件"范畴,尽管这个判准赫然列于书名,但他并未予以详细解释。实际上,它并不完全是在阿兰·巴丢"事件哲学"意义上的使用,而是对阿特里奇"事件-实体"二分法的借用。以此为参照,他还评述并吸收了伊瑟尔、艾柯、斯特劳斯、利科等人关于"事件-结构"之别的观点。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自认为技高一筹的"结构化"或"策略"。一方面,它是其"政治批评"的回响;另一方面,它又在某种程度上与其经常奚落的罗蒂的主张不谋而合。
[Abstract]:Eagleton used the category of "event" in his new book, Literary events, which he did not explain in detail, although it was included in the title of the book. In fact, it is not entirely used in Alain Badu's "philosophy of events", but a borrowing of Attridge's "event-entity" dichotomy. With this as a reference, he also reviews and assimilates the views of Iser, Ecor, Strauss, and Liko on the "event-structure". On this basis, he proposed a "structured" or "strategy" that he thought was superior. On the one hand, it is an echo of his "political criticism"; on the other hand, it coincides to some extent with his oft-taunted claim.
【作者单位】: 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分类号】:I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维.洛奇,王晓群;向这一切说再见——评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J];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11期

2 金惠敏;;理论没有“之后”——从伊格尔顿《理论之后》说起[J];外国文学;2009年02期

3 贾洁;;论特里·伊格尔顿的美学批评策略[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年02期

4 王杰;幻象与真实——评特里·伊格尔顿的《后现代主义幻象》[J];南方文坛;2001年06期

5 陈明华;浅析伊格尔顿的文艺价值观[J];肇庆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约翰·杜普雷;苏东晓;;评特里·伊格尔顿的《再论基础与上层建筑》[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2年00期

7 尤娟;;伊格尔顿在后现代时代的文化批判[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刘欣;;方法与洞见——特里·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特征探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张伟;;论特里·伊格尔顿的审美文化理论[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吴炫;;伊格尔顿批判——兼谈否定主义的文学观[J];学术月刊;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薛稷;;特里·伊格尔顿批判理论思想探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编译 黎文;特里·伊格尔顿谈文学[N];文汇报;2013年

2 段吉方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后理论时代”的理论期望及其发展方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2 陈春敏;文学·文化·意识形态[D];北京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宏宇;伊格尔顿的马克思主义者身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文剑;伊格尔顿意识形态论[D];西北大学;2009年

3 李丽杰;伊格尔顿文学理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帅;伊格尔顿“重建身体话语”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5 党霄羽;论伊格尔顿的悲剧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苗吉友;后理论:理论的反思与出路[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罗全;论伊格尔顿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D];新疆大学;2011年

8 李永新;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05年

9 杜鹃;伊格尔顿的现代悲剧观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天保;伊格尔顿文学理论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9733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19733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1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