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审美泛化与艺术经典的价值嬗变

发布时间:2019-05-05 20:58
【摘要】:正一、审美内在逻辑的民主化自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了"美是生活"的命题后,人类便开始了审美活动和现实生活关系的梳理。欧洲启蒙运动以来,艺术创作的主体始终是以"人"为主体,并置于中心地位。审美性与大众文化紧密相连,从最初的诗画到电影、电视,再到广告等,艺术的门类已经扩展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审美活动也逐渐凸显
[Abstract]:First, the democratization of aesthetic inner logic began to sort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esthetic activities and real life after Chernishevsky put forward the proposition that "beauty is life". Since the European Enlightenment, the main body of artistic creation has always been "human" as the main body, and placed in the central position. Aesthetics is closely related to popular culture, from the initial poetry and painting to movies, television, to advertising, the category of art has been extended to all aspects of human life, aesthetic activities are also gradually highlighted.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
【分类号】:I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强;;“审美泛化论”的悖结与文艺审美论研究的现实问题[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雷体沛;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87年02期

3 巴赫金 ,徐小英;审美活动中的作者和主人公[J];国外文学;1989年03期

4 劳承万;研究审美活动的新视角——喜读曾永成新著《感应与生成》[J];当代文坛;1991年05期

5 孔新苗;无效的“艺术”[J];美术观察;2002年08期

6 朱寿兴;审美活动的现实性与超越性问题[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李微;论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意义[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8 潘智彪;;寻找“有意义的另一个人”——论审美活动中的从众心理机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陈肯;;基于迁移对审美活动的功效探析[J];电影评介;2013年12期

10 万庆华;;艺术欣赏不等于审美活动[J];探索与争鸣;1988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陈雪虎;审美与文学[N];学习时报;2002年

2 徐珂;文艺学理论边界不能无限扩大[N];中国艺术报;2006年

3 廖全京;真诚——被遗忘的审美前提[N];文艺报;2005年



本文编号:24699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4699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4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