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赵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11 17:00
【摘要】:回顾了"创造性叛逆"概念的提出,以及创造性叛逆所引起的争议,在创造性叛逆的四个规定性特征基础上,总结了其它两个特征,即主体性与完整性。对于创造性叛逆的研究属于解释性研究,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是由儿童文学的娱乐性、艺术性和审美追求决定的,最后得出结论——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是为了更好地忠实于原文。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concept of "creative treason" and the controversy caused by creative treason. On the basis of the four prescribed characteristics of creative treas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other two characteristics, namely, subjectivity and integrity. The study of creative treason belongs to explanatory research. Creative treas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s determined by the entertainment, artistry and aesthetic pursuit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Finall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reative treas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is to be more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text.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106.8;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赵祥云;李颖;;文学翻译中的“叛逆”与“忠实”[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王琼;对文学翻译者创造性的重新定义[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段俊晖;重新定义创造性叛逆——以庞德汉诗英译为个案[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朱献珑;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从阐释学角度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3年03期

5 刘小刚;;释义学视角下的创造性叛逆[J];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01期

6 许钧;“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J];中国翻译;2003年01期

7 张璐;;从《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译本看儿童文学翻译[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韦苇;支撑英国儿童文学黄金时代的一根柱石——卡洛尔和他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J];浙江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周化;从文学文体学角度评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的首个汉译本[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鲁艳;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儿童文学的英汉翻译[D];郑州大学;2006年

3 吴雪珍;论儿童文学的翻译[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灿;翻译批评:从印象到科学——浅谈翻译批评的科学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侯婷;;网络时代对译者主体性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3 高路,高远;“黄花”=“yellow flowers”?——从一例中诗英译看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的必要性[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程永生;;翻译主体性研究和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5 阮玉慧;;论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朱明胜;略论归化翻译与文化意象的缺失[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陈琳;;原文聚焦与译文选词——《红楼梦》文学翻译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8 王林;;英汉词汇的文化差异与翻译陷阱[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张卫萍;;从译者风格看《红楼梦》的文化意象翻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张德让,翟红梅;论译语文化与文本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珑;;网格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以林语堂编译《虬髯客传》为例[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孔燕;;从文化角度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3 王慧;;论国际新闻报道中的误读现象[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孙丹枫;;浅析庞译《论语》之特色——庞德个性化解读对《论语》译本翻译取向的决定作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5 许春翎;;古典文学作品英译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阐释——兼评林语堂译介《浮生六记》中的审美体验[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芦笛;;中国古典诗歌中文化意象的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马一宁;;再论翻译写作学的建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汪懿婷;;从改写理论的视角析文学翻译中的有意误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侯林平;;我国近十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余素香;;从阐释学视角比较《春晓》的不同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高乾;本雅明寓言式翻译思想[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2 胡畔;《紫色》汉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莹;语用对等理论视角下汉语商标词英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振;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平;论重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伍争;论陪同口译中的译者主体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汪亮;对比研究:关联理论和顺应理论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胡成蹊;文学译者的人文素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宋春艳;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分析李清照词的英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高凡凡;王尔德在20世纪中国的译介与接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弓;“五四”时期的安徒生童话翻译[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潘雅琴;论误读的思维模式[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3 黄晓佳;《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文体翻译的功能主义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刘心莲;理解抑或误解?──美国诗人庞德与中国之关系的重新思考[J];外国文学;2001年06期

5 王贵明;庞德之于中国文化功过论——与《理解抑或误解?——美国诗人庞德与中国之关系的重新思考》的作者商榷[J];外国文学;2003年03期

6 李丽;清末民初(1898~1919)儿童文学翻译鸟瞰[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韩进;百年中国儿童文学[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徐玉娟;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与读者接受[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程章灿;魏理的汉诗英译及其与庞德的关系[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胡宝平;论哈·布鲁姆“诗学误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夏历;“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的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陈霞;论童话英汉翻译中的儿童本位原则—兼评《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译本[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3 谭云飞;浅谈儿童文学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占赢;;论翻译过程中创造性叛逆的必然性[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年04期

2 张俏;;女性主义翻译的创造性叛逆[J];甘肃农业;2006年09期

3 李昕;;改写理论对译者创造性叛逆的解释[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王薇;;国内翻译界对创造性叛逆的误读[J];襄樊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5 关昕;;接受理论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6 李红辉;谭云飞;;阐释学理论对儿童文学翻译的启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孙艺楠;;从解释学视角看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8 汪璧辉;;从归化与异化看翻译研究——《红楼梦》译本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8年06期

9 寿敏霞;;儿童文学翻译综述[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0 谭敏;赵宁;;从多元系统论看儿童文学的翻译[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风;;东南亚华文儿童文学在蓬勃兴起[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曹晋杰;;试论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儿童文学[A];铁流6:新四军文化工作专辑——新四军文化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韦宏;;儿童文学对小学语文教育的作用与影响研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邹敏;;《儿童文学名著导读》自学考试教材建设之探讨[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5 杨红莉;;论河北儿童文学的审美品质及现代建构[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6 刘静;;女性主义框架下的《水浒传》翻译研究(英文)[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秦文君;;中国儿童文学三十年[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3)[C];2009年

8 汪榕培;王晓娜;;“同义手段说”与跨文化交际——王希杰先生的“同义手段说”给翻译研究的启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9 韩进;;百年中国儿童文学[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10 董恒波;;辽海讲坛第八讲 揭开儿童文学写作的奥秘[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钟华生;儿童文学作家伍美珍来深开讲阅读与写作[N];深圳商报;2009年

2 记者 刘秀娟;理解尼古拉 关爱童年[N];文艺报;2009年

3 朱世强;兰大教授呼吁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儿童文学[N];西部时报;2009年

4 记者 刘秀娟;“考拉丛书”掀起澳洲儿童文学翻译出版新篇章[N];文艺报;2009年

5 记者 陈香;“儿童文学并非只为少年儿童而写”[N];中华读书报;2009年

6 刘斌 中宣部干部,,曾挂职耀县任县委副书记;我与儿童文学之缘[N];铜川日报;2010年

7 谭旭东;儿童文学的文化坐标[N];学习时报;2010年

8 王珍 韩静慧 (本报记者 王珍);突破与困境: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的心路历程[N];中国民族报;2010年

9 钱淑英;世界的视野本土的角度[N];文学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张锐;儿童图书市场“洋盛中衰” 儿童文学读物呼唤精品[N];工人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学斌;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梅;另一种现代性诉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倩;大众传媒语境下儿童文学传播障碍归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晶;从文学经典到数码影像[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何子章;差异及对立的终结[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赵靖夏;论以儿童文学为根基的儿童戏剧教育[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赵大军;儿童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与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沈炜艳;从衣饰到神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庄刚琴;由否定性到不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10 孙悦;动物小说——人类的绿色凝思[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轶男;论译者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操纵[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2 赵晓红;《小说月报》(1921-1931)翻译儿童文学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3 胡波;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江苏大学;2009年

4 王景;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D];安徽大学;2010年

5 张梦煦;新时期女作家创作的儿童文学少女题材小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梦雪;想象儿童[D];河南大学;2010年

7 吴芳芳;《小朋友》1922-1937[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裴斐;儿童文学翻译中的音美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谭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刘桂云;从多元系统理论的角度解读我国五四以来儿童文学的译介[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74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474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0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