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术语经典化与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之争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文学院;
【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一般项目“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的单向度倾向与二元格局研究”[L15BWW00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董晓;;从卢卡契与布莱希特的论争看现代主义文学[J];广东社会科学;2016年01期
2 范大灿;两种对立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评卢卡契和布莱希特的分歧和争论[J];外国文学评论;1990年03期
3 扬·克诺普夫,李健鸣;“问题的实质是现实主义”——关于布莱希特与卢卡契的论战[J];外国文学评论;199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晓岗;;批评术语经典化与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之争[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6年03期
2 董晓;;从卢卡契与布莱希特的论争看现代主义文学[J];广东社会科学;2016年01期
3 王天保;;卢卡奇批判现代主义的逻辑解析[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01期
4 杨少波;;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的论争——“卢卡契与布莱希特”论战述评[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1999年00期
5 蒋国忠;表现主义与现实主义之争──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论札记[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黎;布莱希特的现实主义主张[J];外国文学评论;1990年03期
2 范大灿;两种对立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评卢卡契和布莱希特的分歧和争论[J];外国文学评论;1990年03期
3 扬·克诺普夫,李健鸣;“问题的实质是现实主义”——关于布莱希特与卢卡契的论战[J];外国文学评论;199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柯平凭;现实主义文学呼唤批判精神——现实主义文学论之一[J];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02期
2 王怀春;展现矛盾还是提供出路——试论当前现实主义文学的困境[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3 戚铁沅;墨西哥现实主义文学[J];外国文学研究;1982年01期
4 张少康;民本思想和实录精神——关于我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特征[J];齐鲁学刊;1983年02期
5 杜东枝;关于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几个问题[J];思想战线;1987年02期
6 王海渭;新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未来展望[J];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05期
7 李樵;;现实主义文学会消声匿迹吗[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8 张德劭;;艺术:现实的解释——兼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9 马迪;;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探索英国现实主义文学[J];电影评介;2014年06期
10 金梅;;论现实主义文学应有“现实性”——并非小题大做[J];朔方;198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韩振江;;无限延伸的铁轨——在9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背景中再谈作家与生活的关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2 王中忱;;论茅盾现实主义文学观的基本特征[A];茅盾研究论文选集(上册)[C];1983年
3 程金芝;;未尝敢忘记了文学的社会意义——茅盾的文学观念及其当下启示[A];茅盾研究(第11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演讲人 王跃文;现实主义文学的困窘[N];人民政协报;2012年
2 贺绍俊;从放逐意义到重建意义的现实主义文学主潮[N];中国艺术报;2008年
3 陆贵山;承接和弘扬现实主义文学的优良传统[N];文艺报;2009年
4 包明德;张扬现实主义文学精神[N];文艺报;2011年
5 泓峻;现实主义文学的精髓与魅力[N];文艺报;2013年
6 孟繁华;现实主义文学的表现与超越[N];文艺报;2014年
7 华南理工大学 刘起林;现实主义文学的新气象[N];人民日报;2010年
8 张保宁;文艺不能离开现实的土壤[N];人民日报;2012年
9 余三定;关注现实[N];人民日报;2003年
10 吴岳添;法国现实主义文学[N];文艺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孔会侠;从转型期的“底层叙述”看现实主义文学的新拓展[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方晓枫;试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美学症结[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崔乃霞;论新现实主义文学背后的“儒家哲学”[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3 林园园;新时期以来现实主义文学理论论争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4 侯春姿;转型期的现实主义文学争鸣及其反思[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常延红;大后方现实主义文学的倡导和实践[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畅乾;论新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儒家“和”文化因素[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7 樊婷;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8 包细簪;后殖民与后现代的兼收并蓄[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337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533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