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关联理论指导下的小说《神秘的克虏伯》对话翻译实践报告

发布时间:2020-08-17 12:49
【摘要】:《神秘的克虏伯》是“英国侦探小说之父”阿瑟·柯南·道尔早期的一部侦探类小说,于1888年首次在蓓尔美街报发表。柯南·道尔的写作经历了维多利亚末期以及二十世纪早期,其作品大多反映了同时代英国的社会背景、政治和经济。这部由十六个章节构成的悬疑小说,以苏格兰威格敦郡的乡村为背景,讲述了克虏伯公寓的秘密一步步被揭晓的过程,故事中暗含作者对战争的控诉,对人性的思考以及对佛教因果报应思想的认同。小说翻译是文学翻译的一个主要类型,而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更是小说的核心所在。不同语境下的人物语言,暗示了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和心理,除此之外,在侦探小说之中,对话具有更强的逻辑性并且目的性更加突出,对情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关联理论将翻译分为明示和推理两个独立而相互关联的过程,在这一翻译的过程中,涉及了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三个主要因素,而译者作为连接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桥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关联理论的最大关联原则认为人类认知活动的目的就是力图以最小的心智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然而,在语言交际活动中,人们往往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才能推测出说话人的真实意图。为了保证目标语读者付出最小的努力,就能获得充足的语境效果,译者需要在充分解读原作的基础上,推断出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把原文中的明示信息传达给译文读者,取得原文和译文的最佳关联。因此,本篇翻译报告选取了小说的第二章到第七章作为翻译对象,利用关联理论理论指导小说对话的翻译,通过关联理论的明示一推理模式,结合原文的语言线索,从相关的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中推测出原文的交际意图,灵活选择直译、意译、加注等翻译方法,将原文的语境效果充分传达给目标语读者,实现最佳关联。通过本研究得出的结论:第一,关联理论指导下,译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境,采取直译、意译、音译和加注等翻译方法。无论采取何种翻译策略,都是为了保证目标读者付出最小的努力来获取足够的语境效果,最终实现原作和译文的最佳关联。第二,关联理论的明示一推理模式有助于译者深入挖掘人物话语的内在含义,对此类对话翻译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三,此次小说的翻译过程中,笔者针对相关文化背景和一些不确定的爱尔兰语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另外,某些表达上的难点也做了一定的研究。总的来说,本次翻译实践扩展了笔者的文化视野,同时也是对译者翻译能力的检测。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陈昕炜;;跨文化翻译中的关联理论应用——以钱钟书《围城》中英翻译为例[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王婷;;《福尔摩斯探案全集》:维多利亚时期的全景图[J];文学教育(上);2010年10期

3 马晶;;浅谈认知语境与言语交际[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王治琴;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诠释及对语言形式翻译的指导[J];上海翻译;2005年02期

5 欧阳利锋,彭石玉;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启示[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何自然,冉永平;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J];现代外语;1998年03期

7 林克难;关联翻译理论简介[J];中国翻译;1994年04期



本文编号:27953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27953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7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