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魏晋六朝尚“清”美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2 03:36
  “清”是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与基本价值取向。本文选取魏晋六朝的“清”作为研究对象,不仅是由于“清”在这一时期具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开启了后世尚“清”的审美新风尚,更是因为“清”紧密联结着魏晋六朝的玄学思想,是文人士大夫个体精神旨趣、情感体验和审美爱好的综合表现,它体现着这一时期的时代风貌,体现着这一时期人们最为根本的思想诉求,是一种总的审美趣味。这种审美趣味充分的体现在文学艺术领域中,从内容到形式,从意境到风格,“清”构成了魏晋六朝审美精神的基本价值取向。本文旨在突破学界对魏晋六朝尚“清”审美风格、审美现象的静态描述,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考察魏晋六朝生成尚“清”审美趣味最为根本的内在逻辑和心理根源。在此基础上,梳理研究尚“清”审美理想在微观和宏观上的发展脉络,并触摸到这种发展背后所隐藏的,更深层次的哲学意蕴、人文精神和思想诉求,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魏晋六朝“清”的审美内涵。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从追溯尚“清”意识的思想渊源入手,以儒道两家思想原典为依据,分析、挖掘儒道思想中的尚“清”意识,如此一来,既可以揭示尚“清”审美理想生成的思想渊源与文化...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13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尚“清”意识的思想渊源
    1.1 “清”在儒家思想中的伦理内涵
        1.1.1 “以清比德”的人格理想
        1.1.2 以“清”为贵的音乐理想
        1.1.3 “以清喻政”的政治理想
    1.2 “清”在道家思想中的哲学意蕴
        1.2.1 “道”与“清”之本体地位
        1.2.2 水之“清”与道之“清”
第二章 “清”作为审美趣味在魏晋六朝的确立
    2.1 尚“清”审美趣味在人物品藻中的发展确立
        2.1.1 “清流”士人的伦理人格表征
        2.1.2 九品中正制与“清才”之士的推崇
        2.1.3 文人阶层的出现与人物品评中尚“清”审美趣味的生成
    2.2 玄学思维模式对尚“清”审美心理的指引
        2.2.1 “名教与自然”:清真自然的审美基调
        2.2.2 “以无为本”:对“清”之内在神韵的重视
    2.3 清谈风气对尚“清”审美趣味发展的推动作用
        2.3.1 清谈的审美趣味性及其尚“清”意识
        2.3.2 尚“清”审美趣味对于原生阶层的强化作用
第三章 尚“清”审美理想在魏晋六朝的发展脉络
    3.1 “清峻”
        3.1.1 建安“清峻”文风
        3.1.2 “清峻”概念的理论凝结
        3.1.3 重“气”与“清峻”风骨
    3.2 “清虚”
        3.2.1 尚“无”意识与“清虚”境界
        3.2.2 清虚淡远的理想人格
        3.2.3 阮籍和嵇康对“清虚”的推崇
        3.2.4 “清虚”作为诗学概念的提出
    3.3 “清省”
        3.3.1 “欲无以尚”与“清简”风气
        3.3.2 陆云“雅好清省”的文论观
        3.3.3 刘勰、钟嵘对“清省”的接受
        3.3.4 崇尚“清省”的文艺创作
    3.4 “清丽”
        3.4.1 “丽”:时代发展的审美趋势
        3.4.2 “适性论”与“清丽”审美理想
        3.4.3 “清丽”的文学风貌
第四章 “清”在后世的发展与流变
    4.1 唐代对“清丽”的继承与发展
    4.2 “清”美理想在宋元时期的内倾化发展
    4.3 明清诗学对“清”美理想的反思与提升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本文编号:3132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132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a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