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语境下电子游戏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9 21:20
作为新的叙事媒介,电子游戏有其自身发展过程。与传统叙事形式相比,电子游戏叙事作为新的叙事形式,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在后现代语境下研究电子游戏叙事,电子游戏叙事文本内外特点,以及电子游戏作为新的叙事媒介所具有的美学价值。论文绪论部分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对电子游戏的研究成果进行文献梳理,其次出于研究需要在梳理有关电子游戏概念的不同说法基础上,界定了电子游戏的概念以及电子游戏叙事的概念。论文在第一章中对传统游戏理论进行了梳理,以此来作为电子游戏研究背景。分析了在电子游戏产业发展过程中,电子游戏视听发展各个阶段电子游戏叙事能力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论文对电子游戏叙事进行了划分,将其分为电子游戏互动叙事、电子游戏设定叙事以及电子游戏玩家行为叙事。在第二章中论文从后现代理论出发,研究了电子游戏文本之内的叙事特点。论文首先运用了鲍德里亚“仿真”“超现实”等后现代概念分析了电子游戏的赛博时空体验,其次论文分析了电子游戏游戏叙事的“非线性叙事”,以及电子游戏文本的“超文本”网状叙事特点。最后论文从“互文性”角度分析了与电子游戏相关的各种互文表现。在第三章中论文研究了电子游戏文本外的叙事特点,例如电子游戏玩家的...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电子游戏叙事概述
第一节 传统游戏理论——游戏说
第二节 产业发展中的电子游戏叙事
第三节 电子游戏叙事分类
第二章 电子游戏文本之内的叙事
第一节 赛博游戏时空中的“鲍德里亚”
第二节 电子游戏中的“非线性叙事”与“超文本”
第三节 电子游戏中的“互文性”及其表现
第三章 电子游戏文本之外的叙事
第一节 电子游戏粉丝玩家叙事
第二节 电子游戏联动叙事
第三节 电子游戏跨媒介改编叙事
第四章 电子游戏叙事美学
第一节 新兴叙事形式与亚文化叙事内容
第二节 过程叙事中的精神体验
第三节 “虚静”与“沉浸”审美心理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电子游戏的互动性叙事与文本的合作式建构[J]. 熊啸. 当代动画. 2019(02)
[2]“戏精”:短视频狂欢的新身体叙事[J]. 韩少卿. 新闻爱好者. 2018(10)
[3]空间叙事本质上是一种跨媒介叙事[J]. 龙迪勇. 河北学刊. 2016(06)
[4]西学东渐:中国游戏研究元年已经到来了吗?[J]. 孙静. 中国图书评论. 2016(10)
[5]兼容传统与后现代:论电子游戏艺术性的确立[J]. 苏世昌.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5)
[6]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表征与透视[J]. 胡疆锋. 文化研究. 2013(02)
[7]电子游戏的多重互动性研究[J]. 关萍萍.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8]电子游戏叙事性解读[J]. 关萍萍.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9]电子游戏研究的现状、问题和趋势——基于相关期刊论文的核心期刊论文[J]. 白志如,宋若涛. 东南传播. 2009(09)
[10]“亚文化”概念形成史浅析[J]. 孟登迎. 外国文学. 2008(06)
博士论文
[1]电子游戏的情感传播研究[D]. 刘研.浙江大学 2014
[2]互动媒介论——电子游戏多重互动与叙事模式[D]. 关萍萍.浙江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电子游戏的叙事研究[D]. 杨帆.浙江传媒学院 2019
[2]关于电子游戏叙事设计的研究[D]. 任雪雯.武汉理工大学 2017
[3]“可玩的故事”—电子游戏的互动叙事研究[D]. 刘雨晨.中国美术学院 2015
[4]传播学视野下的网络青年亚文化[D]. 周舟.西南大学 2015
[5]ACG亚文化在中国的传播研究[D]. 高学也.东北师范大学 2013
[6]当代审美文化视野中的暴力现象探析[D]. 张坤.扬州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68188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电子游戏叙事概述
第一节 传统游戏理论——游戏说
第二节 产业发展中的电子游戏叙事
第三节 电子游戏叙事分类
第二章 电子游戏文本之内的叙事
第一节 赛博游戏时空中的“鲍德里亚”
第二节 电子游戏中的“非线性叙事”与“超文本”
第三节 电子游戏中的“互文性”及其表现
第三章 电子游戏文本之外的叙事
第一节 电子游戏粉丝玩家叙事
第二节 电子游戏联动叙事
第三节 电子游戏跨媒介改编叙事
第四章 电子游戏叙事美学
第一节 新兴叙事形式与亚文化叙事内容
第二节 过程叙事中的精神体验
第三节 “虚静”与“沉浸”审美心理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电子游戏的互动性叙事与文本的合作式建构[J]. 熊啸. 当代动画. 2019(02)
[2]“戏精”:短视频狂欢的新身体叙事[J]. 韩少卿. 新闻爱好者. 2018(10)
[3]空间叙事本质上是一种跨媒介叙事[J]. 龙迪勇. 河北学刊. 2016(06)
[4]西学东渐:中国游戏研究元年已经到来了吗?[J]. 孙静. 中国图书评论. 2016(10)
[5]兼容传统与后现代:论电子游戏艺术性的确立[J]. 苏世昌.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5)
[6]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表征与透视[J]. 胡疆锋. 文化研究. 2013(02)
[7]电子游戏的多重互动性研究[J]. 关萍萍.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8]电子游戏叙事性解读[J]. 关萍萍.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9]电子游戏研究的现状、问题和趋势——基于相关期刊论文的核心期刊论文[J]. 白志如,宋若涛. 东南传播. 2009(09)
[10]“亚文化”概念形成史浅析[J]. 孟登迎. 外国文学. 2008(06)
博士论文
[1]电子游戏的情感传播研究[D]. 刘研.浙江大学 2014
[2]互动媒介论——电子游戏多重互动与叙事模式[D]. 关萍萍.浙江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电子游戏的叙事研究[D]. 杨帆.浙江传媒学院 2019
[2]关于电子游戏叙事设计的研究[D]. 任雪雯.武汉理工大学 2017
[3]“可玩的故事”—电子游戏的互动叙事研究[D]. 刘雨晨.中国美术学院 2015
[4]传播学视野下的网络青年亚文化[D]. 周舟.西南大学 2015
[5]ACG亚文化在中国的传播研究[D]. 高学也.东北师范大学 2013
[6]当代审美文化视野中的暴力现象探析[D]. 张坤.扬州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681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168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