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目的论视角下《快乐王子》两个中译本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29 23:14
  《快乐王子》(The Happy Prince)是英国作家、诗人、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创作的一篇童话作品,收录于童话集《快乐王子及其他故事》中。该童话集出版后译成多种语言,广受读者喜爱。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观点的核心。该理论认为翻译活动应当为文本目的(Skopos)服务,而不受源语和作者限制,翻译过程的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本文从目的论视角出发,选取《快乐王子》汉译本中的巴金译本和王林译本进行对比分析,结合目的论三原则——翻译目的、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分析对比两译本中的译例。通过分析总结,本文发现在目的论视角下,巴金译本旨在揭露社会黑暗现实,反映人民大众苦难,王林译本则侧着于教育年轻一代,发展儿童文学,因此两译本在翻译策略上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使得译本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文章来源】: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结构
2. 文献综述
    2.1 作品及作者简介
        2.1.1 作品简介
        2.1.2 作者简介
        2.1.3 两译本及译者简介
        2.1.4 国内对《快乐王子》及其汉译本的相关研究
3. 理论框架
    3.1 功能学派翻译理论简介
    3.2 目的论介绍
    3.3 目的论三原则
        3.3.1 目的原则
        3.3.2 连贯原则
        3.3.3 忠实原则
        3.3.4 三原则的关系
    3.4 小结
4. 《快乐王子》汉译本译例对比
    4.1 《快乐王子》汉译本与目的论
    4.2 目的原则在两译本中的体现
        4.2.1 巴金翻译《快乐王子》的背景及目的
        4.2.2 王林翻译《快乐王子》的背景及目的
    4.3 连贯原则在两译本中的体现
        4.3.1 词汇选择体现连贯性
        4.3.2 句式选择体现连贯性
    4.4 忠实原则在两译本中的体现
        4.4.1 直译与增译的策略
        4.4.2 译文语言风格
5. 结论
    5.1 本研究的结论
    5.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3102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3102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6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