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中国美术文化探究 ——以东北绘画艺术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29 03:28
本文运用历史学、美术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通过东北绘画艺术的个案考察,揭示中国美术文化的整体状况,具体内容如下:一、论述近代中国美术文化的流变历程。首先阐释美术文化的定义,其次论述中国美术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最后阐释在中西文化的冲击下,中国美术文化的转型,指出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加深,为东北地方美术的孕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而物质生活的进步、社会新风尚的萌蘖、新的生活方式的形成、审美趣味的转变,也深刻影响到了中国美术的近代化历程,传统美术文化受到冲击,现代美术文化迅速发展,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二、主要论述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的绘画艺术状况,认为民初以后,东北传统绘画勃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促进了东北地方美术的发展,但这些画作艺术观念陈旧、表现手法单一,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民国时期东北绘画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大致可分为“繁荣期”、“高速期”、“中兴期”、“多元期”四个阶段。三、论述民国时期东北画家群体。西方新式思潮和新式绘画手法的不断传入中国东北地区,但是东北画家无论是师承和绘画内容都保持着浓厚的传统画派特色。东北画家群的职业...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与意义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一) 20 世纪 20-70 年代的中国美术文化研究
(二) 20 世纪 80、90 年代的中国美术文化研究
(三) 21 世纪以来中国美术文化研究
(四) 有关东北美术文化研究
(五) 研究特点及留下的学术空白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内容
五、 论文创新与突破
第一章 近代中国美术文化的流变
一、 中国美术文化内涵的阐释
(一) 狭义的美术—绘画释义
(二) 美术文化内涵探析
二、 传统文化语境下的美术文化觉醒
(一) 中国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二) 传统变革中美术文化的觉醒
三、 中西文化冲突下传统美术文化的转型
(一) 中西文化冲突下传统美术文化的混沌
(二) 思想革命引导下的中国美术文化转型
(三) 中国美术文化转型的特点及推动力量
第二章 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美术文化扫描
一、 民初中国传统绘画的勃兴
(一) 中国传统绘画勃兴的历史背景
(二) 中国传统绘画的勃兴与变革
(三) 东北绘画勃兴与变革的重要意义
二、 东北地区的美术文化
(一) 东北美术文化的内涵
(二) 以东北为个案的近代美术文化的特点
第三章 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画家群体的考察
一、 东北地区画家群体的构成
二、 东北地区画家群体的美术文化观
(一) 东北美术文化形成的社会基础
(二) “独立自主”发展传统的美术文化观
(三) “融合中西”变革传统的美术文化观
三、 东北地区画家群体新格局的形成
(一) 东北地区画家群体的结社
(二) 东北画家群体的新格局
第四章 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的绘画特色
一、 东北地区绘画的社会性
(一) 城市社会的兴起对东北绘画的影响
(二) 多元化的社会构成对东北绘画的影响
(三) 自然环境对东北绘画的影响
二、 东北地区绘画的时代性
三、 东北地区绘画的地域性
(一) 东北地区绘画的地域特征
(二) 东北画家群体绘画理念的地域特色
(三) 东北地区绘画作品的地域特色
第五章 民国时期东北美术文化的影响
一、 美术学科的确立与学术研究的起步
(一) 美术学科的确立
(二) 美术研究的起步
二、 美术风格变异的缘由与历史作用
(一) 东北美术风格变异的表征与特点
(二) 东北美术风格变异的历史作用
三、 “艺术的时代特征”与美术史观的当代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活跃在民国时期的东北画坛画家简介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术的现代转型与中国文化价值的重建[J]. 林自栋. 社会科学战线. 2013(03)
[2]品读沈周的题画诗[J]. 姚茹. 当代艺术. 2011(04)
[3]近代中国艺术观源流考辨——兼论“日本桥”的历史中介功能[J]. 刘悦笛. 文艺研究. 2011(11)
[4]不能忘记的民国美术社团[J]. 乔志强. 收藏. 2011(11)
[5]傅抱石留学日本及其对日本中国美术史研究成果的译介[J]. 万新华. 艺术学界. 2011(01)
[6]宗白华中国画理论中的“写实”一词[J]. 王云亮. 美术研究. 2009(01)
[7]“新史学”与近代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兴起[J]. 孔令伟. 新美术. 2008(04)
[8]中国美术现代转型中的政治叙事与地域文化——以广东美术为例[J]. 李公明. 文艺研究. 2007(04)
[9]传教士与西洋美术在近代上海的传播[J]. 杨孝鸿. 艺术探索. 2005(02)
[10]近代中国的视觉启蒙——人的形象和意象[J]. 孔令伟. 新美术. 2004(03)
博士论文
[1]工笔画的传统与现代发展研究[D]. 宋晓霞.中央美术学院 2008
[2]湖社研究[D]. 吕鹏.中央美术学院 2007
[3]温和的渐进之路-以民初北京地区中国画传统派画家为中心的考察[D]. 杭春晓.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6
本文编号:3369810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与意义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一) 20 世纪 20-70 年代的中国美术文化研究
(二) 20 世纪 80、90 年代的中国美术文化研究
(三) 21 世纪以来中国美术文化研究
(四) 有关东北美术文化研究
(五) 研究特点及留下的学术空白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内容
五、 论文创新与突破
第一章 近代中国美术文化的流变
一、 中国美术文化内涵的阐释
(一) 狭义的美术—绘画释义
(二) 美术文化内涵探析
二、 传统文化语境下的美术文化觉醒
(一) 中国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二) 传统变革中美术文化的觉醒
三、 中西文化冲突下传统美术文化的转型
(一) 中西文化冲突下传统美术文化的混沌
(二) 思想革命引导下的中国美术文化转型
(三) 中国美术文化转型的特点及推动力量
第二章 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美术文化扫描
一、 民初中国传统绘画的勃兴
(一) 中国传统绘画勃兴的历史背景
(二) 中国传统绘画的勃兴与变革
(三) 东北绘画勃兴与变革的重要意义
二、 东北地区的美术文化
(一) 东北美术文化的内涵
(二) 以东北为个案的近代美术文化的特点
第三章 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画家群体的考察
一、 东北地区画家群体的构成
二、 东北地区画家群体的美术文化观
(一) 东北美术文化形成的社会基础
(二) “独立自主”发展传统的美术文化观
(三) “融合中西”变革传统的美术文化观
三、 东北地区画家群体新格局的形成
(一) 东北地区画家群体的结社
(二) 东北画家群体的新格局
第四章 民国时期东北地区的绘画特色
一、 东北地区绘画的社会性
(一) 城市社会的兴起对东北绘画的影响
(二) 多元化的社会构成对东北绘画的影响
(三) 自然环境对东北绘画的影响
二、 东北地区绘画的时代性
三、 东北地区绘画的地域性
(一) 东北地区绘画的地域特征
(二) 东北画家群体绘画理念的地域特色
(三) 东北地区绘画作品的地域特色
第五章 民国时期东北美术文化的影响
一、 美术学科的确立与学术研究的起步
(一) 美术学科的确立
(二) 美术研究的起步
二、 美术风格变异的缘由与历史作用
(一) 东北美术风格变异的表征与特点
(二) 东北美术风格变异的历史作用
三、 “艺术的时代特征”与美术史观的当代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活跃在民国时期的东北画坛画家简介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术的现代转型与中国文化价值的重建[J]. 林自栋. 社会科学战线. 2013(03)
[2]品读沈周的题画诗[J]. 姚茹. 当代艺术. 2011(04)
[3]近代中国艺术观源流考辨——兼论“日本桥”的历史中介功能[J]. 刘悦笛. 文艺研究. 2011(11)
[4]不能忘记的民国美术社团[J]. 乔志强. 收藏. 2011(11)
[5]傅抱石留学日本及其对日本中国美术史研究成果的译介[J]. 万新华. 艺术学界. 2011(01)
[6]宗白华中国画理论中的“写实”一词[J]. 王云亮. 美术研究. 2009(01)
[7]“新史学”与近代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兴起[J]. 孔令伟. 新美术. 2008(04)
[8]中国美术现代转型中的政治叙事与地域文化——以广东美术为例[J]. 李公明. 文艺研究. 2007(04)
[9]传教士与西洋美术在近代上海的传播[J]. 杨孝鸿. 艺术探索. 2005(02)
[10]近代中国的视觉启蒙——人的形象和意象[J]. 孔令伟. 新美术. 2004(03)
博士论文
[1]工笔画的传统与现代发展研究[D]. 宋晓霞.中央美术学院 2008
[2]湖社研究[D]. 吕鹏.中央美术学院 2007
[3]温和的渐进之路-以民初北京地区中国画传统派画家为中心的考察[D]. 杭春晓.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6
本文编号:3369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369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