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成都白夜酒吧的艺术活动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9 18:03
  酒吧是伴随中国现代化建设出现的产物,酒吧的发展不仅与城市结构相关,也与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相关。白夜酒吧作为一个典型的都市酒吧,既是文化精英的驻地也是市民的娱乐空间。在这一空间中,各种活动的开展让艺术走出文化精英的圈子,进入市民的生活。而艺术活动既是一种艺术交流活动也是一场审美的活动,它的社会特征与艺术特征共同发挥作用维护着各个群体之间权力关系。第一章是对成都白夜酒吧的背景介绍,白夜酒吧是一个消费空间与艺术空间的混合体,伴随着老板身份的变化,白夜酒吧的空间布局、风格以及空间性质都发生了的变化;第二章将艺术活动看作一种艺术交流活动,通过对比白夜酒吧艺术活动的前后变化,来理解它在大众与精英中所发挥的作用;第三章研究白夜酒吧中文化精英、大众与策划者之间的关系,白夜酒吧对每个参与主体有着不同的意义,他们各取所需,形成做好艺术活动的动力,最终有了白夜酒吧艺术独特的运作模式;第四章对不同语境中的艺术活动分别进行探讨,一方面考察艺术活动如何对艺术圈外的城市居民产生影响,另一方面通过艺术活动窥探文化精英的情志追求与生活旨趣。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0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成都白夜酒吧的艺术活动研究


老白夜的店招1998

花生,酒吧


16老白夜的墙上长期张贴着海报与图片,其中不乏作家斯坦因、伍尔芙、画家卡罗、巴希利科夫等等的黑白摄影。摄影在当时算是极具现代感的艺术,而黑白对衬营造出的气氛正与酒吧富有设计感的内在风格吻合。整个酒吧采用一系列纤细的线条,没有贵重的装置。但两壁的书籍、杂志、墙上房柱上的摄影图片、招贴画、不经意摆放的干花和其他一些小装饰物是翟永明等人特意追求的一种清雅的格调。酒吧的吧台也是刘家琨所设计,它的造型像个被切割过的花生。在吧台的上方对应有艺术家余加设计的黄色漂浮物。老白夜的花生吧台现身不久,成都南城的一家酒吧就出现了仿冒品。亮黄色的吧台打破了白夜酒吧灰白色所带来的冷淡,让白夜看上去不至于完全像是一个书店。图二:戴红与花生吧台拍摄时间:1998年拍摄人:翟永明拍摄地点:成都市玉林西路老白夜酒吧酒吧内部靠窗的地方整齐摆放着和几张桌椅,都是白色的简约风格,细细的桌脚和椅脚透露出一丝女性化的“秀气”,桌上盖着的桌布是银灰的,屋子中间的两根柱头也是银灰的。整个老白夜的设计明朗纤巧,其假设的顾客对象其实是白领丽人,那些流行生活中的时尚风景。“阳光、午后,在橱窗般的大玻璃后面一边呷饮、一边翻阅的城市女郎,这才是这个酒吧最理想最贴切的场景。”①因此白夜不太像酒吧,与当时成都其它酒吧的风格都不一样,比如极简主义的设计加黑白灰基调,显得过于“冷”和“酷”,缺少一般酒吧那种凌乱、混杂和热烈的氛围。但对于老白夜的整体效果,翟永明是很满意的,“整体风格更偏女性化。当时,很多女孩子①刘家琨:《翟永明的白夜酒吧》,白夜官网,http://www.baiye98.com/News_show.asp?id=15&tag=gather,2008年12月10日,访问时间:

草图,酒吧,玉林,成都市


17都喜欢来白夜,在这里拍照特别好看,在当时来讲非常前卫。”①(二)室内区域的功能划分老白夜的布局大体上是按照功能来划分。翟永明曾在欧洲居住过一段时间,许多关于酒吧的想法也都来自国外的咖啡馆,她希望能够像波伏娃和萨特在花神咖啡馆里写作、讨论一样,成都的诗人朋友也能在白天到酒吧里写作,晚上一起喝酒、聊天。为了能够打造一个理想空间,翟永明请她的朋友刘家琨进行设计。刘家琨于1982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于重庆大学合并),并在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1987年到1989年被借调到四川省文学院从事文学创作,1990年至1992年又去了新疆,回到成都后主要以文学为生,但开始帮朋友设计工作室,1994年与1995年,刘家琨先后帮罗中立和何多苓设计了工作室。1998年,刘家琨才刚起步做建筑设计,虽然当时还不是国内的一线设计师,但已在圈内有一定名气。翟永明只和他说酒吧白天要能够看书,晚上要供人喝酒,他就在纸上勾勒出了白夜的雏形。后来酒吧的一切设计都由他来定夺,其他人都不敢让他改,不过好在他对酒吧的审美与翟永明比较接近,最后出来的整体效果也比较满意。当时的白夜酒吧如下图所示意,笔者在刘家琨的手绘草图上进行了简单的标注,大写字母表示墙面,数字标号表示空间区域:图三:截取自刘家琨手绘白夜草图拍摄时间:1998年拍摄人:翟永明拍摄地点:成都市玉林西路老白夜酒吧①景雨萌:《这间中国最文艺的酒吧20岁了》,“时尚芭莎艺术”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ZRgbEP5-GNGPToutwpKUUw,2018年5月8日,文献访问时间:ABCD①②③FE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艺术介入美丽乡村建设——艺术人类学视角[J]. 方李莉.  民族艺术. 2018(01)
[2]城市空间中的公共交往——以豆瓣数据下的北京文化沙龙(2009-2015年)为研究对象[J]. 吴江,吴小坤,任桐.  新闻记者. 2017(04)
[3]翟永明与她的白夜酒吧[J]. 何小竹.  青春. 2016(07)
[4]沙龙与知识分子系列(之七) 沙龙与现代文学创作[J]. 费冬梅.  社会科学论坛. 2015(12)
[5]沙龙与知识分子系列(之一) “沙龙”概念的引入和兴起[J]. 费冬梅.  社会科学论坛. 2015(06)
[6]社会化媒体与空间的社会化生产——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当代阐释[J]. 刘涛.  当代传播. 2013(03)
[7]中国当代艺术的“沙龙精神”与“公共领域”——以“成都春沙”(2004—2012)为例[J]. 彭肜.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13(01)
[8]全球化背景下酒吧的地方性与空间性——以广州为例[J]. 林耿,王炼军.  地理科学. 2011(07)
[9]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策略[J]. 刘伯英,黄靖.  建筑学报. 2010(02)
[10]地方戏曲演出与村落公共空间的建构[J]. 白勇华.  戏曲研究. 2007(02)

博士论文
[1]传统手工艺的复兴与文化再造—景德镇老鸦滩陶瓷艺术区田野考察报告[D]. 郭金良.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6
[2]当代艺术的三重解读:场域、交往与知识权力—中国·宋庄[D]. 秦竩.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5
[3]北京798艺术区:市场语境下的田野考察与追踪[D]. 刘明亮.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0

硕士论文
[1]从表演空间到对话空间:宝丰县“马街书会”文化空间的转型研究[D]. 金翠.上海大学 2016
[2]南京先锋书店的文化空间建构[D]. 向莉.南京师范大学 2016
[3]表演理论视域下的四川民间善书说唱研究[D]. 易可.华东师范大学 2014
[4]酒吧符号消费:从共享符号意义到共同体的建构[D]. 许蒙.中央民族大学 2013
[5]试论16、17世纪英格兰酒馆对近代早期世俗戏剧的影响[D]. 樊玉立.华东师范大学 2010
[6]历史街区酒吧空间营造研究[D]. 谢建和.湖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448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5448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b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