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春晚的社会记忆建构与生产机制浅析
发布时间:2022-07-14 19:38
央视春晚是中国社会转型的表征,是社会记忆的塑造者和见证者。经过近40年的发展,春晚本身也成为社会记忆的一部分。春晚对社会热点的持续关注、对日常生活的记忆建构,对家国叙事和表演者的符号选择与塑造,以及跨界、跨媒体、跨节目形态、跨内容等跨界融合生产机制,最终实现了社会记忆的建构。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社会生活的记忆建构
(一)社会热点的记忆再现
(二)日常生活叙事
二、符号的选择与再现
(一)家国一体的叙事符号
(二)表演者的符号塑造
三、内容生产的融合机制
(一)跨节目的融合生产
(二)怀旧的记忆生产
(三)跨媒介的互动生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传承的社会记忆探析[J]. 高中建,何晓丽.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2]透视春晚小品的“栏目改编”现象[J]. 闫伟. 中国电视. 2009(07)
本文编号:3661751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社会生活的记忆建构
(一)社会热点的记忆再现
(二)日常生活叙事
二、符号的选择与再现
(一)家国一体的叙事符号
(二)表演者的符号塑造
三、内容生产的融合机制
(一)跨节目的融合生产
(二)怀旧的记忆生产
(三)跨媒介的互动生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化传承的社会记忆探析[J]. 高中建,何晓丽.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2]透视春晚小品的“栏目改编”现象[J]. 闫伟. 中国电视. 2009(07)
本文编号:36617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661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