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麦克卢汉及其“艺术家”概念

发布时间:2022-07-15 11:01
  马歇尔·麦克卢汉是加拿大著名的媒介理论学家,以他为代表的媒介环境学派对现代技术社会提出了独特角度的批判。麦克卢汉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新媒介的出现将改变人的感知,并冲击人原有的感知模式。在电子技术时代,人类即将面临巨大的感知危机,而只有麦克卢汉意义上的“艺术家”才能为人类缓和这一危机做出一些努力。本文梳理了麦克卢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他对于即将到来的危机的阐述,并将其作为麦克卢汉的“总问题”,同时通过梳理麦克卢汉思想发展史,揭示了麦克卢汉意义上的“艺术家”的含义。笔者通过了解对麦克卢汉思想产生过的重要影响的学者的理论学说,来寻找他发展阐释“艺术家”这一概念的历程,厘清麦氏这一概念及其理论潜力。通过研究麦克卢汉的受教育历程及其思想发展的脉络,对诸如“新批评”派,托马斯·阿奎纳思想、麦克卢汉和著名艺术家之间的往来文字的深入探究,总结出几大最有可能的思想来源。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缘起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文献综述
    文字作为媒介:麦克卢汉的写作方式
一、“总问题”:电子时代的感知危机
    1.1 “媒介即讯息”
    1.2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1.3 延伸的代价——作为麻木的自恋者
    1.4 人类如何在电子媒介时代生存
二、麦克卢汉意义上的“艺术家”
    2.1 漩涡求生记——水手之喻和艺术家的责任
    2.2 重新定义“艺术家”
    2.3 “悬置判断”与“创造反环境”:如何成为“艺术家”
三、“艺术家”如何诞生
    3.1 麦克卢汉的宗教信仰:天堂、放逐与回归的故事……
    3.2 托马斯·阿奎纳和托马斯主义
    3.3 麦克卢汉与“新批评”
    3.4 温德汉姆·刘易斯:艺术家的代表
    3.5 艺术、艺术家、艺术史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麦克卢汉大事年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无处不在的艺术”与逆向麦克卢汉定义[J]. 陆正兰.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6)
[2]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与艺术的终结命题[J]. 张冰.  江西社会科学. 2014(03)
[3]重读《理解媒介》:麦克卢汉的延伸[J]. 周诗岩.  新美术. 2013(02)
[4]文艺:对环境的感知——麦克卢汉文艺美学思想研究之一[J]. 李中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5]重审艺术与媒介的关系——从麦克卢汉到保罗·莱文森[J]. 邓文华.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03)
[6]麦克卢汉的“三位一体”——理解麦克卢汉的一条别样路径[J]. 蔡昕,李庆林.  新闻知识. 2011(08)
[7]国内麦克卢汉研究的两种模式及其超越[J]. 朱珊.  山东社会科学. 2011(04)
[8]阿奎那理性方法之认识论意义评析[J]. 翟志宏.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06)
[9]马克思、麦克卢汉技术观之比较[J]. 郭淑娟.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10]媒介环境学辨析[J]. 何道宽.  国际新闻界. 2007(01)

博士论文
[1]仪式华盖下的传播:詹姆斯·W·凯瑞传播思想研究[D]. 周鸿雁.上海大学 2011
[2]媒介形态理论研究[D]. 李明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5

硕士论文
[1]微信中的社会交往关系考察[D]. 王朔.吉林大学 2016
[2]论麦克卢汉媒介理论中媒介与技术、艺术、受众的关系[D]. 王新蕾.山东大学 2013
[3]鲍德里亚媒介批判理论研究[D]. 曹静.山西大学 2011
[4]麦克卢汉媒介技术哲学评述[D]. 周长富.复旦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619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6619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b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