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现象学美学视野中的审美深度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11 04:42
  审美深度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由西奥多·利普斯提出,继而到了现象学美学视野中才真正得到发展,本文将追溯利普斯、盖格尔、梅洛-庞蒂和杜夫海纳几位美学家对审美深度的研究以展示他们赋予这个概念的不同内涵,最后分析并总结审美深度在当代美学理论和审美经验中遭遇的危机和原因并阐释审美深度概念对于审美活动的意义。由于受到移情论的影响,审美深度概念在利普斯这里染上了心理学和主观论色彩。盖格尔利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从主体的审美态度和艺术的两种效果入手,分别剖析了审美经验中主客体的深度,认为审美客体的深度来自本质,审美主体的深度来自存在。盖格尔避免了心理学美学与形而上美学的局限,从主体与客体、精神与感性相互作用的角度来解释审美深度,使其内涵得到了一定的充实。梅洛-庞蒂以“身体”概念为核心,首先从空间中的视觉深度出发,批判了以笛卡尔为代表的抽象空间观将深度消解的观念,继而过渡到绘画领域,分析了绘画中从传统透视法展现的视觉深度转向表现存在深度的这样一种变化。他以塞尚的画作为例,概括出颜色取代线条、轮廓让位于深度的特点,呈现出丰富感觉与深邃精神的融合并认为审美深度是主体与世界原始存在关系的源头。杜夫海...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主体情感的移入——移情论视野下的审美深度
第二章 双重层次互动下的审美深度
    第一节 艺术的表层效果与深层效果
    第二节 内在的专注与外在的专注
    第三节 审美经验中主客体的深度
        一 审美客体——本质的深度
        二 审美主体——存在的深度
第三章 视觉与存在深度——身体场的原始维度
    第一节 空间中的视觉深度
    第二节 存在的深度
        一 从线条到色彩
        二 从对立到交织
第四章 情感先天基础中的交感思考与准主体
    第一节 交感思考——审美主体的深度
    第二节 “准主体”的表现力——审美对象的深度
    第三节 深度的根源——“情感先天”
第五章 审美深度的危机
    第一节 商业与审美的结合——媚俗艺术
        一 感官的享乐
        二 从创造性对话到被动性接受
    第二节 消解意义深度——解构主义浪潮
        一 延异的嬉戏
        二 文本的愉悦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9695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39695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1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