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两个英译本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4 18:09
本文关键词:《茶馆》两个英译本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译者主体性理论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此次转向强调了翻译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突显了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的影响。因此。译者主体性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翻译研究者的关注,译者主体性为翻译评论和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老舍的杰出著作《茶馆》是一部具有较高文学和文化价值的名著,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提供了一定的空间。目前此小说己被译为不同的外译本。本论文选取霍华和英若诚的英译本,基于译者主体性理论,对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进行客观描述。从翻译选材,理解,表达等三个方面,分析翻译活动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进而揭示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研究的重要性。经过对比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客观地来看待译者主体性,既不能忽视其存在,也不能夸大其作用;提倡多元互补的翻译标准,要公正地对待译作,不要用唯一的标准简单地衡量译作;译者主体性是导致不同译本产生的一个因素;译者应有意识地发挥和监控其主体性;译者主体性的意识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视野,为赏析和评价译文提供了新的视角;应鼓励不同时代的名著复译。
【关键词】:茶馆 译者主体性 对比分析 英若诚 约翰·霍化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0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0-18
- 第一节 译者主体性内涵10-13
- 一、主体与主体性的界定10-11
- 二、译者主体性的阐说11-13
- 第二节 国内外译者主体性的研究现状13-16
- 一、国外译者主体性的研究现状14-15
- 二、国内译者主体性的研究现状15-16
- 本章小结16-18
- 第二章 《茶馆》及其英译本18-28
- 第一节 老舍及其《茶馆》18-20
- 第二节《茶馆》的两个英译本及其译者20-27
- 一、《茶馆》英译本的现状研究20-25
- 二、霍化与他的《茶馆》英译本25-26
- 三、英若诚与他的《茶馆》英译本26-27
- 本章小结27-28
- 第三章 英若诚译本与霍华译本的译者主体性对比研究28-48
- 第一节 《茶馆》源文本的选择28-29
- 第二节 《茶馆》源文本的理解29-34
- 第三节 英若诚英译本与霍华英译本的比较34-47
- 一、翻译动机不同34-38
- 二、翻译特点迥然38-41
- 三、翻译策略相异41-47
- 本章小结47-48
- 第四章 译者主体性差异探析48-55
- 第一节 外部因素的差异48-50
- 一、源语文本的限制48-49
- 二、目的语读者的限制49-50
- 第二节 内部因素的差异50-54
- 一、译者的翻译观50-52
- 二、译者的个人背景52-54
- 本章小结54-55
- 结论55-57
- 参考文献57-61
- 致谢61-62
- 附录一62-71
- 附录二71-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蕾;;翻译与文化:译者主体性的文化诠释[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2 蒋丽萍;;体验认知:译者主体性研究的理据[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3 刘艳红;;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话剧台词意义的传达——以《茶馆》的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为例[J];枣庄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4 居丽萍;;论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与叛逆性[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5 王璐;;试从顺应理论讨论《茶馆》两英译本[J];现代企业教育;2012年24期
6 陈梦露;;略论译者主体性[J];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11期
7 张益民;;目的论视角下戏剧翻译中的超欠额现象——以《茶馆》两英译本为例[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彭芸;;从译者的比喻反观译者社会地位的变迁[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胡永杰;徐筱秋;黄立华;;从功能对等角度浅析《茶馆》两个英译本的几种修辞效果[J];考试周刊;2012年02期
10 陆军;马春芬;;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看老舍《茶馆》两个英译本中文化信息的处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本文关键词:《茶馆》两个英译本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0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450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