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视角下《骆驼祥子》文化意象翻译研究
本文关键词:关联理论视角下《骆驼祥子》文化意象翻译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骆驼祥子》 文化意象 关联理论翻译观 比较分析
【摘要】: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间语言形式的转换,更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文化意象,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普遍存在于文学作品中。因此,文学作品的翻译离不开对文化意象的处理与翻译。本文选取《骆驼祥子》这部富有浓厚中国文化色彩的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化意象的翻译进行客观的对比研究分析。《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以丰富的地方文化特色、深刻的环境描写以及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闻名于世。该作品至今已有四个英译本,其对文化意象的翻译不尽相同。本文选取施晓菁与葛浩文的译本作为对比对象,以关联理论及其关联理论翻译观为研究视角,将原文中的文化意象细分为自然意象、社会意象以及人物形象意象三种类型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可能影响其翻译的三个因素:意识形态、文化身份和宗教。关联理论提出交际是推理与明示的过程,同样,关联理论翻译观注重译者对原文作者的信息意图以及交际意图的推理和理解,通过语境转换为目标语读者创造与原文读者相似甚至相同的认知语境,使其花费最少的努力而获得最大关联性。本文以以上概念作为对比分析的评价依据,通过对两个译本的对比分析,衍生出以下结论:首先,在译文质量上,作为中国本土译者的施晓菁与作为汉学家的葛浩文做得同样出色,他们均正确地译出了文化意象的内涵和原作者的意图。然而在细节的处理上,葛浩文要更胜一筹。其次,在翻译策略上,施晓菁主要采用归化的方式,试图使译文更加接近目标语的特点。而葛浩文更加迁就源语的语言特点,在翻译过程中保留了源语的表达形式。作为目标语读者的代表,他的译本更符合英文读者的认知语境,语言更为地道。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意识形态、文化身份和宗教这三个要素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译者对文化意象的翻译处理。本文最后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译者应在正确理解源语文化意象含义的前提下,保持其语言形式并加以相应解释,可以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关键词】:《骆驼祥子》 文化意象 关联理论翻译观 比较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bstract4-6
- 摘要6-9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9-11
- 1.1 Research Purpose and Questions of this Study9-10
- 1.2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this Study10
- 1.3 Structure of this Thesis10-11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1-16
- 2.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Lao She and Luotuo Xiangzi11-12
- 2.2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Luotuo Xiangzi12-13
- 2.3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Images in Luotuo Xiangzi13-14
- 2.4 Comment on Previous Studies14-16
- Chapter Three Relevance-Theoretic Approach to Translation16-22
- 3.1 Relevance Theory16-18
- 3.1.1 Introduction to Relevance Theory16
- 3.1.2 Main Elements of Relevance Theory16-18
- 3.2 Relevance-Theoretic Approach to Translation18-22
- 3.2.1 Ostensive-inferential Way of Translation19
- 3.2.2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Based on Cognitive Environment19-20
- 3.2.3 Translation Based on Relevance Principles20-22
- Chapter Four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Images in Luotuo Xiangzi Based on Relevance Theory22-38
- 4.1 Cultural Images in Luotuo Xiangzi22-24
- 4.1.1 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Images in Luotuo Xiangzi23
- 4.1.2 Connotation of Cultural Images in Luotuo Xiangzi23-24
- 4.2 Translation of the Cultural Images in Luotuo Xiangzi:A Comparison between Shi Xiaojing and Goldblatt24-34
- 4.2.1 Translation of Natural Images25-27
- 4.2.2 Translation of Social Images27-31
- 4.2.3 Translation of Human Images31-34
- 4.3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Images34-38
- 4.3.1 Translator's Ideology35-36
- 4.3.2 Translator's Cultural Identity36-37
- 4.3.3 Translator's Religion37-38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38-40
-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38
- 5.2 Impl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tudy38-39
- 5.3 Limitation of this Study and Prospects for Future Research39-40
- Bibliography40-43
- Acknowledgements43-44
- Publications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穆静;浅谈文化意象的翻译[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2年04期
2 刘永红;文化意象的翻译方法[J];新闻出版交流;2003年01期
3 周凤鸣;论文化意象在翻译中的处理[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贺春英,王松鹤;文学翻译中文化意象走失及原因探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李家军;文化意象翻译中的同等效果原则与文化因素的传递[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王银燕;浅谈文化意象在翻译中的处理[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王烈霞;翻译中的文化意象问题[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5年S2期
8 周晓娴;;翻译中文化意象探微[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蒋冰清;;英汉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失落与错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汪琼;;从“牛奶路”看文化意象翻译中的失落与歪曲[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凯华;;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错位[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冰;;从《鹿鼎记》英译本看文化意象的传递[A];翻译·跨文化旅游研究[C];2012年
3 余平;;“文本间性”与文化意象的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芦笛;;中国古典诗歌中文化意象的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占喜;;文化意象翻译中缺损现象补偿的关联论视角[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雷达;敦煌:巨大的文化意象[N];兰州日报;2006年
2 记者 王玉;跨文化的诠释[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3 刘笑一;建筑:放大地产文化意象[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4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长 北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宇文利;中国梦的文化意象及其表现[N];中国文化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彭 宽;舞蹈:呈现两大清晰脉络[N];中国艺术报;2006年
6 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楚辞研究中心 严晓江;构建以诗学为纲的《楚辞》英译理论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林欣;文化构成设计方法学研究及应用[D];浙江大学;2016年
2 宋海云;论中国文化意象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云霞;文化意象在翻译中的传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魏宏君;文化意象的归化与异化[D];天津大学;2009年
3 王东艳;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4 田娜;汉维翻译中文化意象问题探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5 李可贝;《远方的家》文本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杨芳;《双面猎犬》中谚语的英译策略[D];山西大学;2015年
7 刘颖;鬼狐文化意象日译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8 赵姗姗;莫言《酒国》俄英译本文化意象翻译对比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9 张丽丽;互文性视角下文化意象的翻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10 黄晨霞;基于区域文化意象认知的产品设计评估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592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559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