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学视角下王尔德童话两个中译本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阐释学视角下王尔德童话两个中译本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摘要】:由于翻译研究中出现了文化转向,译者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译者主体性也得到了认可,译者主体性研究逐步兴起。借鉴主体及主体性在哲学中的定义并考虑到翻译过程中各个参与者的参与程度,本论文认为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而译者主体性是主观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体。回顾国内外的译者主体性研究,本论文发现译者主体性仍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学者的见解散落于各种期刊、书籍序言以及专著中的一两个章节。另外,王尔德童话的中文译本研究也少有关注译者主体性。因此,本论文将从阐释学视角进行相关探讨,希望能对丰富王尔德童话中文译本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有所贡献。阐释学是一门关于理解的哲学。作为阐释学的领军人物,伽达默尔提出了用以诠释理解机制的三大原则。这三大原则分别是视域融合、理解的历史性和效果历史。译者在他们的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个人视域,而原文自其诞生之时起也形成了自身的初始视域。视域融合则是译者自己的个人视域与原文的初始视域进行重构。这就是翻译中的理解过程。不同时期的译者往往从不同的侧重点和立场去解释同一个源文本,是因为他们的理解受到各自时期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影响。所以译者的理解是历史性的。因此,一个源文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会拥有不同的意义。而评价一个译本应该从它诞生时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出发。这就是翻译的效果历史。本论文将运用伽达默尔的三大原则来分析王尔德童话的两个中译本中体现的译者主体性,两个译本分别来自巴金和谢毓洁。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原文的阐述在某种程度上可等同于翻译。因此,本论文将运用视域融合原则来找出驱使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因素。译者的双语能力造成了译者不同的表达侧重点。翻译原则导致了两个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抱持不同的策略偏好。巴金更偏好忠实的翻译,而谢毓洁更喜欢灵活的翻译。而个人经历决定了译者在视域融合过程中抱持的视角:巴金为现实视角,谢毓洁为儿童视角。这三个因素构成了翻译过程中的译者能动性。理解的历史性原则将用于探讨什么外在因素规定了翻译活动的条件。译者所处时代的主流诗学使得巴金在译文中保留了更多的异域情调,而谢毓洁的译文则更加遵循译语系统。译者时代的语言传统让巴金不自觉地使用了旧译语系统的措辞,而让谢毓洁自然地运用现有译语系统的措辞。译者的读者意识限制了巴金使用更书面的表达而谢毓洁使用了与儿童语言习惯相似的表达。这三个因素把阐释引向了特定的方向,构成了译者的受动性。同时,效果历史证明了所有的限制都可以保证让译本更好地适应某个时代的译语文化。论文分析的两个译本都极好地生存在各自的时代。最后,本论文试图论证译本中的一些错误阐释都是由译者不能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造成的。因此,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是翻译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 阐释学 王尔德童话 中译本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Chapter 1 Introduction9-13
- 1.1 Background and Aim of the Study9-10
- 1.2 Reasons of Choosing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Wilde's Fairy Tales10-12
- 1.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2-13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3-26
- 2.1 Definition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13-18
- 2.1.1 Subjects and Subjectivity13-14
- 2.1.2 Translation Subjects14-16
- 2.1.3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16-18
- 2.2 Studies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at Home and Abroad18-24
- 2.2.1 Domestic Studies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18-21
- 2.2.2 Foreign Studies 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21-24
- 2.3 Studies on the Chinese versions of Wilde's Fairy Tales24-26
- Chapter 3 An Introduction to Gadamer's Hermeneutics26-36
- 3.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Hermeneutics26-28
- 3.2 Gadamer's Three Principles of Hermeneutics28-30
- 3.3 Gadamer's Hermeneutics in Translation Studies30-36
- 3.3.1 Its Enlightenment30-33
- 3.3.2 Its Applicability33-36
- Chapter 4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Analysis of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Wilde's Fairy Tales36-57
- 4.1 Translators' Initiative in Fusion of Horizons36-44
- 4.1.1 Translators' Bilingual Ability36-38
- 4.1.2 Translators' Translating Principles38-41
- 4.1.3 Translators' Individual Experience41-44
- 4.2 Translators' Passivity Bound by Historicality of Understanding and Effective-history44-52
- 4.2.1 Dominant Poetics44-47
- 4.2.2 Language Tradition47-50
- 4.2.3 Awareness of Readers50-52
- 4.3 Separating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from Misinterpretation52-57
- 4.3.1 Addition or Omission53-54
- 4.3.2 Mistaken Translation54-57
- Chapter 5 Conclusion57-60
- 5.1 Findings of the Thesis57-59
- 5.2 Limitations59-60
- References60-63
- Publications During the Postgraduate Program63-64
- Acknowledgements64-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景刚;;翻译描述与译者主体性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赵伟;;浅析译者主体性的主观制约因素[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11期
3 曾尔奇;;论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制约因素[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05期
4 朱云云;谢华;;浅谈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孔蓓蓓;;浅谈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21期
6 陈缘梅;;再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J];茂名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杨占;;译者主体性意识在翻译教学中的培养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8 马晶晶;;译者主体性的限度——试论译者主体性与“忠实”之准则[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9 那顺白乙拉;;从翻译过程看译者主体性[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年06期
10 朱兰珍;;论译者主体性的表现及其制约因素[J];职业时空;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侯林平;;我国近十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晶;;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译者主体性——浅谈《紫颜色》男女译者的译作特征[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阮晶;;译者主体性及其在翻译选材中的体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孔燕;;从文化角度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5 龚贻娇;;译者主体性视角下《三字经》英译对比研究[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6 曾静;;从《许三观卖血记》法译本看译者主体性的彰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刘莉;;诗歌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8 刘燕萍;;从乔治·斯坦纳阐释学视角看译者主体性——《法国中尉的女人》两个中译本对比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张柏兰;;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及其限度[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8年翻译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熊兵娇;实践哲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雯;从接受理论角度看译者主体性[D];宁夏大学;2015年
2 周怡;译者主体性视阈下亚瑟·韦利《长春真人西游记》英译本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盛姗姗;译者主体性之《水浒传》两英译本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包艳丽;《比利·米勒的那一年》翻译实践报告[D];内蒙古大学;2015年
5 贺璐倩;基于《生死场》韩译本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5年
6 陈春霞;基于译者主体性的《商务沟通原则与实践》(第五章)的翻译报告[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7 杨乔丽;修辞三诉诸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D];西南大学;2015年
8 尹小红;阐释学视阈下《论语》“义”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9 项亚平;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10 陈雪琴;译者主体性视角下傅雷译本《幸福之路》的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601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560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