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夸饰的与被赋予的——略论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本文关键词:被夸饰的与被赋予的——略论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摘要】: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传承过程之中,文学向来以其独有的存在形态和思想、历史、政治等诸多领域相辅相成,延续着华夏传承的脉息,也因其形式之繁多、内容之驳杂、意味之深刻,而成为历代政治统治之工具,文人风雅之癖嗜,民间教化之良方。文学的存在自有其存在的意义,更有其存在的价值。或言之,文学从诞生之日起,便与社会民众结下了息息相关的关联。文学之所以称之为文学,正在于其难以取代的取之不竭的巨大潜力及效用。
【作者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文学 工具 价值 效用
【分类号】:I054
【正文快照】: 在中国文学史上,各种文体此起彼伏,争妍斗艳。王国维先生有言:“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1]由此我们可以想见,各个文体的应运而生乃至达于巅峰都有其特定的时代需要和诉求,或骚,或赋,或诗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洁非;渴望中的普通小说学[J];文艺评论;1991年06期
2 贾丽萍;;小说艺术本质特征再探[J];东方论坛;2008年02期
3 沈庆会;孔祥立;;西方教育小说的近代译介与接受[J];小说评论;2012年06期
4 徐巍;;媒介演变与小说的可能衰落[J];榆林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玄千秋;;中韩转型期小说的比较研究[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08期
6 魏藏锋;;基于目的论对晚清域外小说译介的反思[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吴士余;;中国文化与小说思维[J];文艺争鸣;1988年04期
8 陈向红;;晚清科学小说译介热潮探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9 周红民;;论清末小说“翻译变形”的文化成因[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张法;文学与绘画的不同“转型”之路[J];求是学刊;199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祁志祥;;梁启超美学:审美至上的“趣味主义”[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泽泉;从“天下”到“全球”[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李雪林;消解雅俗[N];文汇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章艳;清末民初小说翻译规范及译者的应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2 王敏玲;周瘦鹃翻译研究新阐释[D];苏州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云舒;晚清时期日文小说汉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2 李丹丹;二战时期的重庆抗战小说与日本反战小说的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香梅;清末民初教育小说的译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孟松;清末伪译小说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5 赵国春;晚清儿童文学翻译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47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747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