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图式理论视角下古典诗歌英译中的意象再造阐释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05 02:45

  本文关键词:图式理论视角下古典诗歌英译中的意象再造阐释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图式理论 古典诗歌 意象再造 翻译策略


【摘要】:古典诗歌具有精炼和含蓄的特征,诗歌的语言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神秘的符号系统,它不但含有一种抽象化系统化的理性意蕴,更含有情感的美感,而中国古代诗歌最擅长用最少得语言表现出最丰富的内容和思想,这就是古代诗歌及其精炼的特点,因此意象在翻译中的传达被人们视为翻译研究中的难点。唐诗的内容宽泛而且深刻,形式优美雅致,艺术贡献颇高。作为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之作,唐诗已受到了众人的品读、喜爱。秉承着发扬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道德理念,本文将通过唐诗翻译来表达古典诗歌在英语翻译过程中意象再造的魅力,从而探索传递意象背后含义的方法。图式是在理解和接受新事物时,头脑中原有的生活经验与科学文化知识的固有形式。图示理论作为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从德国古典学家康德首次阐述图式概念,到巴特莱特(1932)把图式理论运用到研究现代心理学,图式理论逐渐成熟。图式理论极其注意背景信息和图式结构在具体文段理解中的功能。它阐释了读者怎样从原有信息与曾经的经验中分析信息与启发含义,曾经取得的信息叫做背景信息,己经获取的信息结构称之为图式(Carrel and Eisterhold,1983)。图式理论表明人们通过激活大脑中的原有图式来理解新的信息。目前很少有研究者将图式理论运用于研究翻译领域。近期,国内众多学者将图式理论运用在加强阅读语篇的作用,同时结合翻译理论对其进行愈加深刻的探究。当前,大部分学者分析唐诗英译主要是用意象图式理论对唐诗的意境进行剖析理解并对其英译策略进行研究,却极少有学者根据图式理论准确地对唐诗进行类比研究。本文将试图使用图式理论中的语言图式理论,形式图式理论和内容图式理论来探究和分析唐诗英译版本,从中阐释古典诗歌英译的意象再造研究。全文主要包括如下五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本片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重要性分析和研究的主要问题以及全文的架构。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图式理论的定义、分类、特点以及意象再造的研究状况和困难。第三章阐释了理论框架,介绍了图式的激活方式、图式和翻译的结合现状。第四章介绍了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时常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这些困难的策略。尝试使用图式理论中的语言图式、形式图式与内容图式来研究不同的唐诗英译版本,从而得出图式理论是能够被用来研究古典诗歌英译的意象再造阐释。第五章概括了整篇文章的主要发现和不足,分析出未来本论文需要更深入开展研究的部分和方向。根据整篇的探究可以得出的结论如下所述:(1)图式,作为保存在大脑里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分析互异的唐诗英译版本,可以得知运用图式理论可以加强对唐诗英译的意象再造阐释。(2)在古典诗歌的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作为古典诗歌的第一读者,当译者领会了诗歌的真正内涵,同时具有良好的目的语转换能力,才能更好地呈现一篇高水准的古典诗歌英译篇章给读者。(3)由于在中国与西方国家存在语言文化的诸多差异,当我们在翻译古典诗歌的过程之中,时常会面临诸多翻译上的困难,要想准确的表达其中的含义和意境,确实并非易事,译者必须合理地结合图示理论并且运用英译策略,对原文本进行创新,这样才能有利于活跃读者的图式和对文本的领悟。作者意图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丰富古典诗歌翻译研究,加强中西方文化的沟通与交流,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由于本文作者只选用了一部分古典诗歌译本进行分析,在全面性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关键词】:图式理论 古典诗歌 意象再造 翻译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航空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0-14
  • 1.1 Research Background10-11
  • 1.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11-12
  • 1.3 Research Questions12
  • 1.4 Thesis Framework12-14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4-19
  • 2.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Schema Theory14-17
  • 2.1.1 Classification of Schema14-16
  • 2.1.1.1 Linguistic Schema15
  • 2.1.1.2 Formal Schema15-16
  • 2.1.1.3 Content Schema16
  • 2.1.2 Characteristic of Schema16-17
  • 2.2 Image Reconstruction17-19
  • 2.2.1 Previous Studies of Image Reconstruction17-19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19-35
  • 3.1 The Processing Way of Schema Activation19-20
  • 3.1.1 Bottom-up Model19-20
  • 3.1.2 Top- down Model20
  • 3.2 Schema and Translation20-22
  • 3.3 Research Status of Schema Theory in the Image Reconstruction Translation22-35
  • 3.3.1 Imagery Study in China and west23-25
  • 3.3.2 Categorics of Imagery25-32
  • 3.3.3 Combination of Imagery32-34
  • 3.3.4 Difficuities in Poetic Image Translation34-35
  • Chapter Four Image Reconstruction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35-57
  • 4.1 Some Difficulties about Classical Poetry Translation35-38
  • 4.1.1 Translation of Some Quantifiers35-36
  • 4.1.2 Translation of Some Geographical Nouns36-37
  • 4.1.3 Translation of Some Literary Quotations37-38
  • 4.2 Schema Theory and Classical Poetry English Translation38-41
  • 4.2.1 Prerequisite of Correct Decoding and Improving Translator’s Comprehension ofClassical Poetry38-39
  • 4.2.2 Prerequisite of Encoding39-41
  • 4.3 Analysis of Different Translation Vers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hema Theory41-55
  • 4.3.1 Language Schema in Different English Versions of Classical Poetry41-43
  • 4.3.2 Formal Schema in Different English Versions of Classical Poetry43-45
  • 4.3.3 Content Schema in Different English Versions of Classical Poetry45-55
  • 4.3.3.1 Classical Poetry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age Schema45-47
  • 4.3.3.2 Classical Poetry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Schema47-51
  • 4.3.3.3 Classical Poetry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xt schema51-54
  • 4.3.3.4 Classical Poetry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otion schema54-55
  • 4.4 Summary55-57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57-60
  •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57-58
  • 5.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y58-60
  • Bibliography60-63
  • Acknowledgements63-64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64-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跃琴,吕万英;图式理论与听力教学[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刘孟兰,陈捷;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庞晓青,张晓春;动用图式理论 改善听力教学[J];中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2期

4 许闽安;;图式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刘潇;李孝奎;;图式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J];双语学习;2007年05期

6 杨萍;邓礼红;;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局限——一次基于实验的探讨[J];中国外语;2007年03期

7 周松;;图式理论在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康宁;;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祁光颖;;图式理论框架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5期

10 符金莹;;试析听力教学中如何应用图式理论[J];商情(财经研究);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凤;张向葵;;10—15岁儿童图式表征发展特点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田延明;;从图式理论看语篇加工中的动态认知模式[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郭晶;李晓林;;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4 王小明;;句子图式训练方法的实验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5 何美芳;;图式理论与汉语第二语言写作教学[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6 吴伟萍;;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艳梅;;论图式理论在高职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应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8 彭启英;;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A];2010年贵州省外语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凤祥;王小华;严娟;李兰;吴晓玲;;图式理论在非英语专业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实证研究[A];传承创新 跨越发展——2012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第三分会场暨贵州省外语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张凤祥;王小华;严娟;李兰;吴晓玲;;图式理论在非英语专业课堂阅读教学中的实证研究[A];贵州省外语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夏莲茹;图式理论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探讨[N];中国贸易报;2006年

2 郭湛;心灵的狡黠在于反思和优化[N];学习时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夏禾;苏州实小的孩子会学习[N];苏州日报;2011年

4 苏州市实验小学 李耘雯;句子图式及教学的有效策略[N];中国教育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赵小雅;寻找学科教学的“科学处方”[N];中国教育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田延明;语言离散—连续图式表征认知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张U,

本文编号:795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795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9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