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交往行为理论观照下网络翻译批评主体间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2 19:08

  本文关键词:交往行为理论观照下网络翻译批评主体间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交往行为理论 主体间性 网络翻译批评 《哈利?波特》


【摘要】: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为翻译批评研究提供了新的空间。网络翻译批评已逐渐进入更多学者的视野,但与之相关的研究却相对匮乏。在翻译研究经历了从语文学范式到结构主义范式再到解构主义范式的转变之后,一些学者的研究视角也开始由主体性研究转向主体间性研究。翻译批评主体间性问题同样值得引起关注。翻译批评不能只是批评者自说自话,而是应当在参与翻译批评活动的各主体之间形成平等对话关系。本文运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网络翻译批评主体间性进行详细阐述。研究简要梳理翻译研究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变,分析网络翻译批评的特点以及各批评主体的优势与不足,并以哈贝马斯提出的“生活世界”中真实性、真诚性、正当性三种有效性原则为视角,以《哈利?波特》网络翻译批评为研究对象,探讨《哈利?波特》网络翻译批评对三种有效性原则的体现以及在网络翻译批评活动中各主体的互动交往关系,最后在哈贝马斯“共识性真理”观指导下,反思当前网络翻译批评活动,对未来网络翻译批评规范化发展提出建议。研究结论表明,网络的即时性、便捷性增强了翻译批评主体间的互动,这对翻译批评主体间性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促进了翻译批评的多样性,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研究建议,在交往行为理论的观照下,翻译批评应以三种有效性为标准;主体间交往活动要以三种有效性为准则;各主体通过相互理解达成共识性真理,并依据“共识性真理”对译作的价值、译者的翻译策略等问题进行判断,以促进网络翻译批评客观公正地发展,构建和谐的网络翻译批评环境。
【关键词】:交往行为理论 主体间性 网络翻译批评 《哈利?波特》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315.9;I046
【目录】:
  • Abstract8-9
  • 摘要9-10
  • List of Abbreviations10-11
  • 1. Introduction11-15
  •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11-12
  • 1.2 Purpose of the Study12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2-13
  • 1.4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3-15
  • 2. Literature Review15-27
  • 2.1 Overview of the Studies on Translation Criticism15-21
  • 2.1.1 Introduction to Translation Criticism15-17
  • 2.1.2 Translation Criticism Studies Abroad17-19
  • 2.1.3 Translation Criticism Studies at Home19-21
  • 2.2 Overview of the Studies on Inter-subjectivity21-27
  • 2.2.1 Introduction to Inter-subjectivity21-22
  • 2.2.2 Inter-subjectivity Studies Abroad22-24
  • 2.2.3 Inter-subjectivity Studies at Home24-27
  • 3. Theoretical Framework27-33
  • 3.1 Origins of Habermas?s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27-28
  • 3.2 Three Worlds28-29
  • 3.3 Three Validity Claims29-30
  • 3.4 The Consensus Theory of Truth30-31
  • 3.5 The Relationship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Theory and Inter-subjectivity31-33
  • 4. Inter-subjectivity of Internet-based Translation Criticism33-41
  • 4.1 Features of Internet-based Translation Criticism33-35
  • 4.2 Features of Subjects of Internet-based Translation Criticism35-39
  • 4.2.1 Readers36-37
  • 4.2.2 Translators37-39
  • 4.2.3 Critics39
  • 4.3 Inter-subjective Relationship of Subjects of Internet-based Translation Criticism39-41
  • 5. Case Study on Inter-subjectivity of Internet-based Translation Criticism of Harry Potter41-60
  • 5.1 Inter-subjective Communication in Objective World41-46
  • 5.1.1 Claim of Authenticity in Translation Criticism41-42
  • 5.1.2 Authenticity and Internet-based Translation Criticism of Harry Potter42-46
  • 5.2 Inter-subjective Communication in Subjective World46-53
  • 5.2.1 Claim of Sincerity in Translation Criticism46-47
  • 5.2.2 Sincerity and Internet-based Translation Criticism of Harry Potter47-53
  • 5.3 Inter-subjective Communication in Social World53-58
  • 5.3.1 Claim of correctness in Translation Criticism53-55
  • 5.3.2 Correctness and Internet-based Translation Criticism of Harry Potter55-58
  • 5.4 The Consensus Theory of Truth and Inter-subjectivity of Internet-based Translation Criticism58-60
  • 6. Conclusion60-62
  • 6.1 Major Findings60
  • 6.2 Limitations of Present Study60-61
  • 6.3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ies61-62
  • Notes62-63
  • References63-67
  • Acknowledgements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滢;翻译批评:宏观与微观的统一[J];外语学刊;2001年02期

2 刘全福;散论翻译批评——评《翻译批评散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02期

3 程爱华;翻译批评的困窘与抉择[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黄琼英;近十年来的翻译批评[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程爱华;对翻译批评的批评[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6期

6 邵成军;翻译批评管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3期

7 王治江,李瑾瑞;浅说翻译批评[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肖水来;再论翻译批评[J];咸宁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吴斌;浅谈新时期的翻译批评[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方灿;翻译批评:从印象到科学——浅谈翻译批评的科学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袁朝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价值中立、方法多元与翻译批评[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吕俊;;价值哲学与翻译批评学[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黄忠廉;;翻译研究的“两个三角”——以翻译批评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胡德香;;解读钱钟书的文化翻译批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志强;;言语语境特征分析、翻译及翻译批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张爱真;;论翻译批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咸立强;;文学场域视野里的前期创造社翻译文学批评[A];“走向世界的郭沫若与郭沫若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实习记者 傅小平;“新的译著精品太少了!”[N];文学报;2005年

2 王理行;出色的译作:既经得起读 又经得起对[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蓝仁哲;文学翻译的困境与出路[N];文艺报;2010年

4 何娅;版权贸易喜人 译著质量堪忧[N];中华读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肖维青;多元动态翻译批评的建构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2 赵冬梅;五四时期的翻译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于连江;多维视角下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4 张晓梅;翻译批评原则的诠释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冷惠玲;论译者风格批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胡德香;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冯晓黎;帛书本《老子》四英译本的三维审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宁;中国翻译批评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潘倩;中国20世纪20至60年代翻译批评主体论述的回顾与评价[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3 崔英;综合性翻译批评新模式[D];山东大学;2007年

4 高宇征;动态多元的翻译批评标准探索[D];河北大学;2009年

5 方钱;翻译批评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李文娟;中国翻译批评现状及其文化思考[D];山西大学;2011年

7 阿卜杜吾普尔·热合曼;论翻译批评及其汉维翻译中的运用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8 任玲;交往行为理论观照下网络翻译批评主体间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9 胡伟;翻译批评:一场多边对话[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张文艳;翻译批评综合模式初探[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389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8389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a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