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艺评论论文 >

“双性同体”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以The Wizard of Oz为例

发布时间:2017-09-26 19:20

  本文关键词:“双性同体”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以The Wizard of Oz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双性同体 “双性化”气质 儿童文学 绿野仙踪


【摘要】:一些研究表明,表现出"双性化"人格的个体具备男女两性都具有的优秀气质特征,如自信、独立、沉稳、成熟等。文章从"双性同体"角度探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性别气质,并通过对《绿野仙踪》两个译本的对比分析,说明儿童文学译者应充分合理地展现原作所体现的女性和男性气质,以便对儿童的"双性化"气质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双性同体 “双性化”气质 儿童文学 绿野仙踪
【分类号】:I046;H315.9
【正文快照】: 一、引言早在2000多年前,柏拉图就在《会饮篇》(TheSymposium)中提出了“双性同体(androgyny)”这一概念,阐释了自己对爱的本质的理解。在文学领域,弗吉尼亚·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屋子》(ARoom of One’s Own)中首次提出“双性同体”的创作观念,她认为“任何作家在写作时只想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惠敏;“双性同体”与宗教[J];思想战线;2003年06期

2 窦兵;;关注“双性同体”意识[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3 赵思运;日与月的对话与潜对话——论双性同体诗语空间之共建[J];菏泽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4 吕洪灵;双性同体的重新认识:批评·理论·方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郑敏;李树;;“双性同体”研究新视角[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钟文华;;论双性同体现象在艺术中的表现[J];绥化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张磊;;论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观”的形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周霜红;欧飞兵;吴慧兰;;岩石下的水晶——文学批评视野中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8年01期

9 贲培娣;;“双性同体”研究新视角与批评方法的重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10 王芳;;马维尔的诗歌《花园》中的“双性同体”意识[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罗婷;卫泽;;“阴阳和谐”与“双性同体”之比较[A];东方丛刊(2003年第3辑 总第四十五辑)[C];2003年

2 刘怀荣;;“香草美人”与“双性同体”比较研究[A];东方丛刊(2002年第1辑 总第三十九辑)[C];2002年

3 黄翊;;重要的只是身体——中国当代艺术中“双性同体”符号的分析[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4 李爱云;;女性话语·躯体写作·双性同体——精神分析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述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昕;对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双性同体”的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霜红;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诗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姜颖;对三部英国战后小说中双性同体形象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3 白昊;新世纪女性小说的“双性同体”实践[D];辽宁大学;2015年

4 陆叶;拜厄特《占有:一部罗曼司》中的双性同体想象[D];西南大学;2015年

5 刘艳艳;双性同体视角下《到灯塔去》的汉译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6 厉聪;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及其文学实践[D];南昌大学;2015年

7 李静;[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5年

8 冷慧芳;对双性同体的追求[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秦国丽;英美小说中的双性同体[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10 郑炜丽;“双性同体”与弗吉尼亚·伍尔夫[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252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9252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a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