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近年来小说批判
本文关键词:严歌苓近年来小说批判
【摘要】:华裔女作家严歌苓自出道以来,佳作不断,在国内外频频获得文学奖项,堪称中国当代文坛最美的奇迹之一。近年来更是得益于与影视传媒联姻,严歌苓的大多数作品都被改编成影视剧并热播。于是,严歌苓成为大众喜爱的当红作家、学界研究的热点。但赞美之时、喧哗背后,研究者多对严歌苓早期、中期作品进行解读、或对被拍成电视剧电影以后引起热议的“当红”作品进行单一的平面式的解读,疏于对作者整个创作生涯、特别是对近年来作品进行全面的把握,而且基本上都是对严歌苓小说书写成就的肯定、赞美。因此,学界对严歌苓近年来作品批评的滞后性和研究的片面性使本论文的研究拥有巨大的阐释可能和挖掘空间。 本论文以严歌苓近年来的作品为切入点,探究其创作的利弊得失,特别是指出其局限和不足,旨在进行一种对话,建立作者——学术研究——读者之间健康的互动模式,从而对严歌苓,抑或为当代文坛的创作提供一种参考和另一种可能。 论文共分为五大部分,除导论和结语,共有三章: 导论通过对严歌苓成长经历的梳理,揭示出她独特生命体验对其创作的影响,指出其创作的题材、主题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和阶段性。其次,整理学界对严歌苓小说研究的成果和现状,指出学界研究的缺失和弊端,从而确定本论文的研究定位和意义。 第一章是以“严歌苓作为女性帝国缔造者”的评价切入,探讨作为女性作家的严歌苓,一方面因为拥有对女性命运特有的体悟和理解,从而塑造了一系列顽强坚韧、智慧能干的女性形象;另一方面,又不自觉的落入男权话语的樊笼,这种“圣母性”“地母性”的传奇书写却无形中传递了男权思想。本章第一节肯定严歌苓具有独特魅力的女性书写。第二节则通过剖析受男权传统影响的严歌苓在颂扬女性奉献、牺牲的特质的同时,却丧失了女性的自主性和独立价值,从而变相的迎合了男权话语秩序的召唤。 第二章是以“严歌苓作品中过于沉重的现实关怀和道德是非感”为切入点,剖析严歌苓在批判现实的同时,缺乏叙事智慧和思想的超越,损害了小说的艺术性和内涵容量。第一节通过文本的细读,指出严歌苓被现实境况和个人情绪捆绑的太紧,使小说沦为情感的宣泄对象。第二节着力探讨在市场化的文学生产背景下,严歌苓大众化写作取向的得与失。第三节结合严歌苓远离故土二十多年的身份,指出得益于与母国政治意识形态的淡化,又受到西方精神的熏染和洗礼,严歌苓言说历史、讲述故事呈现出与国内文坛“不一样的颜色”。但值得警惕的是,在个人化、碎片化的历史书写背后,历史本身的丰富内涵被曲解。 第三章着力剖析严歌苓在近年来创作中叙事策略日渐显露的问题。第一节指出严歌苓生活经历的非常态,导致严歌苓视野的狭隘、思想的浅陋,从而使小说呈现叙事技巧和故事主题的重复。第二节通过文本分析,指出严歌苓叙述声音的“对话式”设置和“画外音”的运用,一方面强化了小说的言说张力,另一方面导致叙事声音的失控,,反而阻滞读者对阅读的投入。 结语通过阐释对文学批评标准的思考,全面评价严歌苓近年来创作的得与失。借对整个文坛的文学态度和价值取向提出个人的看法,希望引起更多研究者的思考。
【关键词】:严歌苓 女性意识 现实关怀 叙事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前言9-14
- 第一节 严歌苓的地位和成就9-10
- 第二节 学界的研究成果和选题理由10-14
- 第一章 女性意识的彰显与书写尴尬14-24
- 第一节 超越苦难生活的女性魅力之光14-18
- 第二节 暗合男权话语的“地母”赞歌之困18-24
- 第二章 亟待超越的俗世言说和心灵抚慰24-35
- 第一节 现实焦虑和现世关怀的庸常表达24-28
- 第二节 触摸欲望喧嚣之惑和灵魂蜕变之痛28-31
- 第三节 个人化历史书写的沉溺与迷失31-35
- 第三章 叙事策略的困境35-45
- 第一节 因循生命轨迹流变的创作:叙事模式的重复35-40
- 第二节 闯入的阐释:叙事声音的失控40-45
- 结语45-47
- 注释47-53
- 参考文献53-58
-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8-59
- 致谢59-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云丽;;凡俗的升华——严歌苓小说《第九个寡妇》的历史伦理叙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2 葛娟;;论严歌苓小说的大众化艺术倾向[J];北方论丛;2010年05期
3 严歌苓;;呆下来,活下去[J];北京文学;2002年11期
4 葛娟;;性别叙事与女性价值观的书写——评严歌苓《一个女人的史诗》[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刘竞;;长篇小说《金陵十三钗》中的“边缘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6 黎醒;;论严歌苓“文革”记忆叙述的独特视角[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11期
7 李培培;;在苦难救赎中绽放的人性之花——解读严歌苓女性书写中的人性魅力[J];当代小说(下);2010年07期
8 徐涛;;论严歌苓小说的艺术张力[J];电影文学;2009年07期
9 谢有顺;;叙事也是一种权力——中国当代小说的话语变迁[J];花城;2003年01期
10 郭晶;孙璞;;严歌苓《第九个寡妇》雌性主题的原生态书写[J];华章;2011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佘艳春;中国当代女性小说中的历史叙事[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邢楠;严歌苓小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洁;严歌苓小说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何璐;严歌苓小说主题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牛永勤;严歌苓小说女性形象精神内涵及女性观[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李文杰;论严歌苓的女性写作[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君;论严歌苓小说的女性生命创伤主题[D];扬州大学;2007年
6 王冠含;严歌苓小说的影像叙事[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娟;从女性生命形态看严歌苓小说的叙事伦理[D];河南大学;2010年
8 汪静;严歌苓小说的女性自我意识解读[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36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036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