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轮转换框架下会话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塑造的作用研究—对《追风筝的人》的个案分析
本文关键词:话轮转换框架下会话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塑造的作用研究—对《追风筝的人》的个案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话轮转换 人物性格 话轮 认知-情感人格系统
【摘要】:通过运用话轮转换分析框架对小说中人物对话进行分析,同时采用认知-情感人格系统对分析结果进行论证,证明了此分析框架虽然有局限性,但仍然同样适用于部分小说人物的对话分析,此外还对传统的话轮转换分析框架进行了两方面的修改与完善,使其能更科学的从话轮转换的角度分析小说人物对话的语言特点,揭示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给读者提供更大的人物想象空间,更好地体会人物进而从全新的角度欣赏小说。 根据李华东和俞东明(2001)传统的话轮转换框架分为五个部分:发话和控制话题、话轮长度、话轮类型、打断和独白以及话轮控制策略。其中,话轮类型包括发话和反应,话轮控制策略包括转变话题和副语言特征等。此分析框架虽然整体为定量分析,但是发话和控制话轮方面依然是定性研究,因此这里引入话轮控制率和发话率两个指标,进而使得此分析框架更加科学。此外,传统的分析框架只是对话轮非语言学特征进行分析,而忽视了其语言学特征,因此在修正过程中增加了语言学特征的分析,从语音、词汇、句子和文本四个层次进行分析,使得分析框架更加完整。与此同时,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的引入对话轮转换分析框架应用于小说人物性格分析的有效性进行了进一步论证。 小说《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和阿瑟夫两人的对话作为样本进行分析,从而论证了采用话轮转换分析框架分析人物性格是如何通过对话展现的。在对样本的对话进行定量分析以及运用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对其进行的论证下,阿米尔的性格跃然纸上。进而对样本进行比较,可以分析得到26年间阿米尔性格的变化之处,,使得读者对阿米尔有全方位的认识,使其人物性格更为具体且丰富,更像一个活生生的人,而非仅仅是小说人物。同时,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为从话轮转换的会话角度欣赏人物的鲜明性格特征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证明通过话轮转换对人物性格进行分析是可行的。此外,传统的话轮转换分析框架得到了丰富和补充,其局限性也得以进行探讨。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计道宏;话轮转换技巧剖析[J];鸡西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张倩;;话轮转换与交际[J];中国电力教育;2006年S2期
3 彭艳虹;;话轮转换中的言语性反馈项目[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关向峰;;话轮转换机制与大学生英语会话能力的提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高丽娟;;话轮转换与会话交际中打断现象解读[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孙峰;李加军;李超;;中印大学生话轮转换对比[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何慧英;;话轮转换及其语用策略[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8 姜孝忠;;会话中影响话轮转换的因素分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9 董春苗;;浅谈话轮转换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陈秀渊;;论话轮转换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培;;话轮转换理论在口语教学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蕾;英语跨代对话的话轮转换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汪婷婷;电视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中的话轮转换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梁勇;汉语会话中话轮转换的时间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虹;《日出》的话轮转换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刘娜;《纸牌屋》中话轮转换系统的分析[D];安徽大学;2015年
6 张本茹;从话轮转换角度看《金太郎的幸福生活》的人物塑造[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潘荔霞;关联理论基础上的话轮转换认知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8 田英侠;中美电视访谈节目中话轮转换策略的对比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9 何佳丽;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呼啸山庄》中话轮转换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5年
10 陆菁菁;从话轮转换的角度解读《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中的人物性格和关系[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071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207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