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艾尔通命运的变迁与凡尔纳的殖民社会观

发布时间:2017-11-23 20:12

  本文关键词:艾尔通命运的变迁与凡尔纳的殖民社会观


  更多相关文章: 格兰特 殖民地人民 澳大利亚 科幻小说 流犯 殖民主义 船长 人道主义 变迁 小说主题


【摘要】:正《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被称为凡尔纳三部曲,是法国"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1828-1905)的代表作。其中艾尔通只是个次要人物,分别在《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下半部登场,但由于这个人物,还加上一个尼摩,这两部小说和《海底两万里》构成了一个整体。因此,这个人物在小说的结构上起了一个上下勾连的作用。当然更重要的是,艾尔通形象的塑造强化了小说主题的表达,从其命运的变迁中,我们看到了凡尔纳关于殖民的完整观点。艾尔通的故事其实有点俗套,他先是流犯,后被流放孤岛,最后获得新生,但这个故事发生在殖民时代,他人生轨迹变化后面"非人道"与"人道"的原因,使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具有了特殊性和深刻性。
【作者单位】: 湖南理工学院外语学院;
【基金】:湖南理工学院2012年度校级科研项目“从艾尔通人物形象看儒勒·凡尔纳的人道主义”(课题号:2012Y20)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565.074
【正文快照】: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被称为凡尔纳三部曲,是法国“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1828-1905)的代表作。其中艾尔通只是个次要人物,分别在《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下半部登场,但由于这个人物,还加上一个尼摩,这两部小说和《海底两万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妮卡·菲特;;收集思想的人[J];文苑;2010年08期

2 肖信东;;鲸口余生的恋人[J];中国铁路文艺;2007年01期

3 李福祥;试论多丽丝·莱辛的“太空小说”[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2期

4 韩旭;论凡尔纳科幻小说中的英雄家族[J];学海;2003年05期

5 张海榕;;书写历史的人——托马斯·基尼利及其作品[J];译林;2008年02期

6 尼古拉斯·周思 ,无名;鸿毛与铅锭[J];外国文学;1987年08期

7 满止;澳大利亚的四位现代艺术家[J];外国文学;1992年04期

8 赖冉;水晶;;在时间中探索凡尔纳[J];钟表;2006年02期

9 刘华林;;科幻小说中的人类未来远景——评《百万年:远端认知科学》一书[J];世界科学;2008年10期

10 余茉莉;;怪屋之谜[J];故事世界;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富;;论《巴尔塔斯画院》[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2 刘满贵;;《花鼓歌》:美国华人移民文学的里程碑[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3 白英丽;;拜伦的英雄热情的道德理想透视[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侯志勇;;《贝尼托·切莱诺》中人物的语言策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孟玲;;正确地认知自我与他者——对《上海孤儿》的后殖民主义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曹娴;;勒克莱齐奥《沙漠》一书中的嵌套结构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吴飒;;失去的伊甸园和穆蒂斯的梦——评《将军峰》的主题思想[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4年

8 张慧爽;;《小飞侠》的童话逻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9 邹敏;;《儿童文学名著导读》自学考试教材建设之探讨[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10 胡艳玲;;论《紫色》中被殖民者的矛盾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墟;英国科幻小说界掀起“又一浪”[N];文学报;2004年

2 郑文光;在现实和幻想之间[N];新闻出版报;2000年

3 王逢振;为什么要阅读科幻小说[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李成;亦真亦幻的世界[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5 杨鹏;读科幻小说的几点建议[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江晓原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教授;阿西莫夫:在科学与幻想的交界上[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7 北京 吴岳添;《终极秘密》[N];社会科学报;2002年

8 王志冲;构建两个世界的人[N];文学报;2002年

9 刘乔;“为文学而改变”[N];文艺报;2007年

10 梁余晶;一扇了解澳洲的窗口[N];中国文化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华;乔治·奥威尔创作主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吴宝康;论怀特小说的悲剧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梁中贤;边缘与中心之间[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敬慧;永远的异乡客[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5 陈弘;论帕特里克·怀特小说中的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庞伟奇;直面虚无的灵魂救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荡荡;制造英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8 蒋花;压抑的自我,异化的人生[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9 祝远德;他者之维[D];四川大学;2005年

10 黄芝;越界的缪斯[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火思亮;内德·凯利与澳大利亚民族精神[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杨楠;科幻与现实[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史瞻;战争文学与人道主义[D];浙江大学;2007年

4 王玲玲;金庸与池田大作的“生命言说”[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梁雪;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女性形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6 刘银燕;一部美国的民族史诗[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7 陈爱香;论艾特玛托夫创作中的人道主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夏凤军;托尔斯泰战争小说[D];苏州大学;2005年

9 渠海霞;对大江文学中残疾儿主题的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郭哲;《利己主义者》中梅瑞狄斯的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意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196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2196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d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