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雪莱观与雪莱的中国观
本文关键词:中国的雪莱观与雪莱的中国观
更多相关文章: 雪莱 浪漫主义 中国知识分子 反抗传统道德 救亡启蒙 中国观
【摘要】:英国诗人雪莱虽然一直把中国当作未开化、未驯服的蛮族,但在20世纪初,在以救亡启蒙为己任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热切期盼下,他作为精神偶像,在中国产生了热烈的反响,其中有赞扬,也有激烈的批评。但总体来看,中国知识分子真正关注雪莱的,是其作为一个反抗传统道德,崇尚自由、爱与美的诗人。他的诗、他的生活、他那种希腊悲剧英雄式的战斗精神,都在中国知识分子面前树立起一座精神丰碑。当时翻译介绍西方作家,其根本目的本就不在文学本身,而在借"他山之石""为中国说法"。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分类号】:I109
【正文快照】: 20世纪初,救亡图存的现实需要和精神需要,使初具世界意识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亢奋、呐喊的同时,开始急切地要在西方的思想文化领域寻找精神偶像,以为国为己确立新的精神支柱,探求救国新民、重塑民族伟大精神之路。雨果、拜伦、雪莱等等以追求个性自由和反抗专制为精神指向的浪漫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张娜;吴宓与雪莱[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3期
2 钟一鸣;;论雪莱诗歌中的“自然意象”[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朱怀沛;;两位伟大诗人的交往——雪莱给济慈的信[J];世界文化;1986年04期
4 朱燕秋;;雪莱及其创作解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李雪;;自由的天使——雪莱[J];中文自修;2006年03期
6 徐朝晖;;《奥西曼迭斯》的文体学解读[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牟娜娜;;雪莱诗歌创作和爱情观中的理想主义[J];当代小说(下);2011年02期
8 何红斌;诗意的接受——接受者对西风表象的心理临摹现象[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张旭春;雪莱和拜伦的审美先锋主义思想初探[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3期
10 顾国柱;王志清;;郭沫若早期美学观与雪莱《为诗辩护》[J];南都学坛;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大光;;济慈书信的纪传价值[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正润;无私的?不道德的?疯狂的?[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王胡;佛教徒诗人获济慈——雪莱奖[N];中华读书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王胡;西蒙·阿米塔奇获济慈-雪莱奖[N];中华读书报;2010年
4 杨正润;故事比赛与现代普罗米修斯[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徐鲁;近看文化罗马[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余凤高;寻求大诗人的文稿[N];中华读书报;2008年
7 罗新璋;一代钜观[N];中华读书报;2009年
8 伊甸;诗人与恋人[N];文学报;2001年
9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曾艳兵;西方的文学经典并非中国的西方文学经典[N];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杨建民;徐志摩与托玛斯·哈代[N];中华读书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静;雪莱在中国(1905-1937)[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漪;孤独的割麦者对高歌的云雀[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翁翎;雪莱《麦布女王》中科学元素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赵军涛;雪莱与圣经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4 王利平;雪莱的道德思想及其艺术体现[D];湘潭大学;2005年
5 王小琨;论雪莱《伊斯兰起义》中的东方书写[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小鹏;《普罗米修斯的解放》:神话原型理论的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朱燕秋;边缘情境对雪莱及其作品的影响[D];贵州大学;2006年
8 周景辉;《弗兰肯斯坦》中的超现实主义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寿桔丹;雪莱美学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10 李碧虹;论《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中的和谐思想[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536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253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