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早期现代主义思想的演示:论华顿小说中多元“新女性”形象的建构

发布时间:2018-01-01 09:25

  本文关键词:早期现代主义思想的演示:论华顿小说中多元“新女性”形象的建构 出处:《山东外语教学》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华顿 早期现代主义思想 “新女性”形象 多元性


【摘要】:伊迪丝·华顿是美国文学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转折时期一位重要女性作家,同时也是早期现代主义思想的积极倡导者。她因生动塑造了一群与"老纽约"社会格格不入的女性人物而享誉美国文坛。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华顿小说中的"新女性"形象及其多元性特征,并借此揭示她早期现代主义思想的内涵及变化。
[Abstract]:Edith Wharton is an important female writer in the transition from realism to modernism in American literature. She is also an active advocate of early modernism. She is famous in American literary circles for her vivid portrayal of a group of female characters who are incompatible with the Old New York society.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plore in depth Wharton's novels. New female "image and its pluralistic characteristics." It also reveal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nges of her early modernism thought.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科办;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在美国文学从19世纪末的现实主义向20世纪的现代主义过渡期间,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1862-1937)不仅是一位出类拔萃且具有强烈现代意识的女作家,而且也是美国文坛早期现代主义思想的积极倡导者。这位出生于豪门、成长于“老纽约”社会的女作家凭借其独特的创作视角和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庆红;人的困境与人性的悲哀——论英美文学自然主义的共同主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刘英瑾;安秋萍;;金钱捕获下未泯的天真——简析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主人公盖茨比的悲剧[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崔扬;;当欲望走到尽头——《嘉莉妹妹》与市场意识形态的诞生[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杜丽霞;狄金森的死亡情结与美学理念[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张德文;;哈莱姆文艺复兴的文学特色及对美国黑人文学的贡献[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宫玉波;郝运慧;;尼采哲学视角下的亚哈船长解读[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韦华;;创造生活的幻觉——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理论[J];北方论丛;2009年05期

8 刘宏;;19世纪美国文学基督和上帝形象的变异与超验主义[J];北方论丛;2010年02期

9 胡晓;;中国大众媒体中的后现代主义——以胡戈作品《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为例(英文)[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10 张志华;;试论托尼·莫里森的文学创作特色[J];长城;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白岸杨;;《白鲸》及其作者的宗教伦理观分析[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彭朦朦;;《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二元对立的消解[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杜新宇;山姆·谢泼德戏剧创作中的新现实主义倾向[D];山东大学;2010年

3 董美含;90年代后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曲鑫;加州底层者之梦[D];吉林大学;2011年

5 罗昔明;消费主义视域下经典的生成与延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洪娜;超越文化相对主义—加里·斯奈德的文化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唐海东;异域情调·故国想像·原乡记忆[D];复旦大学;2010年

8 徐湘荷;生态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史记;惠特曼诗歌在中国的评介与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韦华;美国黑色幽默作家的元小说创作[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礼艳;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视角下德莱塞小说主题探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3 刘亚男;德拉库拉[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潘沛沛;现代基督的希望和拯救之路[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严青;论福克纳种族立场的模糊性[D];南京大学;2011年

6 刘沙沙;论《红字》中的伦理两难与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雷蕾;纳博科夫长篇小说中的俄国流亡知识分子形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崔丽冉;卡森·麦卡勒斯创作中“酒”的艺术建构功能[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唐慧君;罗伯特·弗罗斯特: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上兵;论贝娄小说中的大学教师形象[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敏;;《劳尔·斯泰因的迷狂》: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的最佳诠释[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区抴;陈尧;;威廉·布莱克与后现代主义[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张文会;;从《魔戒》看后现代多元而一体的现象[J];电影文学;2009年09期

4 汪虹;;《古舟子咏》的后现代解读[J];科技信息;2009年08期

5 蒋海鹰;;“快活的虻虫”——对威廉·布莱克《虻虫》一诗的互文性解读[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12期

6 陈晓飞;;一例试图超越结构主义的文本解读——巴尔特对《创世记》32:22-32的分析[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曾艳兵;;后现代之后的西方文学[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杨金才,王丽明;老纽约社会的婚姻——论伊迪丝·华顿的纽约小说创作[J];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5期

9 宁;人所未知的伊迪丝·华顿[J];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01期

10 张桂珍;华顿对精神与物质的疆界的三重穿越——读《快乐之家》[J];国外文学;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秦成军;;约翰·阿什贝利诗歌简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马一川;《台港文学选刊》推出北美新移民作家散文专辑[N];文艺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思捷;身份书写与跨文化心态透视[D];暨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小宝;伊迪斯·华顿的理论探索与实践[D];浙江大学;2004年

2 王婷婷;被判定的自由[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胡昊;论英美小说文体分析中的多元性与互补性[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辛珏如;戴着脚镣的舞者——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华顿的《天真时代》[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姣姣;自我发展的旅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龚献静;伊迪丝·华顿笔下的男性形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漏希;多元因素的系统融合[D];苏州大学;2009年

8 李柯;日暮乡关何处是——论伊迪丝·华顿在《欢乐之家》中对精神家园的求索[D];吉林大学;2004年

9 沈宏;重评伊迪丝·华顿[D];黑龙江大学;2004年

10 党敬华;《押沙龙,押沙龙!》中的复调特征[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639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3639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f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