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视角下的伍尔夫小说解读
本文关键词:社会视角下的伍尔夫小说解读 出处:《语文建设》2013年2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伍尔夫小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解读伍尔夫小说的社会内涵,不仅有助于全面、深刻领会其小说创作的意图,还对我们了解20世纪前后西方文学作品中折射的社会内涵及其当时人们的诉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试从社会视角下来解读伍尔夫小说中的女权主义思想及其折射的社会现状,旨在进一步了解伍尔夫小说创作的内容及其写作意图。
[Abstract]:Woolf's novels contain profound social significance. To interpret the social connotation of Woolf's novels is not only helpful to comprehensively and profoundly understand the intention of his novel creation. It is also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social connotation reflected in western literature before and after 20th century and the demands of people at that tim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erpret Woolf's feminist thought and its refraction from a social perspective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content and intention of Woolf's novel creation.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561.074
【正文快照】: 一、引述本文运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作品进行深入的探索,希望通过女性作家角度剖析意识流文学作品的真实理性情感,进行女权主义背景下的批评阐述意识流的文学鉴赏。此外,还对其小说作品中对死亡的深刻理解等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旨在为全面了解伍尔夫小说折射的社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马小丰;伍尔夫小说的背景分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袁霜竹;;伍尔夫小说美学理论探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3 王金兰;;浅析伍尔夫意识流小说理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4 覃晓莉;;从《海浪》看伍尔夫小说的诗化特征[J];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5 高奋;;中西诗学观照下的伍尔夫“现实观”[J];外国文学;2009年05期
6 宋岳礼;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中语言的陌生化现象[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盛宁;关于伍尔夫的“1910年的12月”[J];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永芳;;重访“内心独白” 体验伍尔夫的无奈[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9期
2 王虹;;“道”与“现实”——以伍尔夫的《蒙田》为证[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3 贺一舟;胡强;;从《好兵》看福特的伦理观与骑士情结[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贺一舟;;解构主义视角下福特小说《好兵》中的伦理主题[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高奋;;小说:记录生命的艺术形式——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理论[J];外国文学评论;2008年02期
6 高奋,鲁彦;近20年国内弗吉尼亚·伍尔夫研究述评[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5期
7 高奋;;新中国六十年伍尔夫小说研究之考察与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高奋;;“现代主义与东方文化”的研究进展、特征与趋势[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赵振国;;《墙上的斑点》的语料库检索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10 宋扬;;论弗吉尼亚·伍尔夫基于生命诗学的女性主义[J];作家;2013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隋晓荻;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与传记中的事实与虚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潘建;弗吉尼亚·伍尔夫:性别差异与女性写作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3 刘丹;二十世纪初期英语自传体小说叙事策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4 杨世真;重估线性叙事的价值[D];浙江大学;2007年
5 高奋;弗吉尼亚·伍尔夫生命诗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曾桂娥;解构与建构—吉尔曼女权主义乌托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晓晰;论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达洛卫夫人》中的时间概念[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周丽平;伍尔夫小说理论探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崔洁莹;论伍尔夫小说中的沟通[D];南京大学;2011年
4 代s,
本文编号:1390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390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