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重塑非洲的尊严—阿契贝的殖民批评与反殖民书写

发布时间:2018-01-13 04:06

  本文关键词:重塑非洲的尊严—阿契贝的殖民批评与反殖民书写 出处:《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钦努阿·阿契贝 非洲形象 殖民批评 反殖民书写


【摘要】:钦努阿·阿契贝是非洲著名的小说家和文学批评家,是拥有读者最多的非洲作家,被盛赞为“现代非洲小说之父”。其作品展现了广阔地域的非洲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宗教政治。既反映了非洲前殖民地时代的原生态文明,也描写了历经殖民渗透、殖民侵略和殖民统治下的非洲社会现实。历史性的展现了异质文化间的碰撞与融合,客观呈现了西方殖民者给非洲带来的灾难与影响。阿契贝以《瓦解》为代表的“尼日利亚四部曲”被认为是非洲民族文学的“独立宣言”,开创并奠定了现代非洲小说的基石。阿契贝在他的小说中描述了大量非洲传统的民间习俗,展示了一幅幅独特的民间风俗画,打破了西方世界对非洲的陈腐印象,驳斥了西方文学对非洲的扭曲刻画。阿契贝对西方殖民文学的批评睿智、敏锐,是殖民批评思潮中的主要代表。 本文从紧贴事实和文本的角度,通过理论梳理和文本分析来探讨阿契贝在反击西方话语下的非洲形象的文学批评立场,和重塑非洲形象的文学创作实践。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阿契贝的生平和身份,他在现代非洲文学中的独特性和代表性,他小说创作的基本概况以及国内目前对阿契贝的研究状况。第二章主要探讨了目前国内对阿契贝普遍采用后殖民批评理论进行研究的偏差,并通过他对康拉德《黑暗的心》的批评来具体理解阿契贝的殖民批评思想。第三章通过阿契贝最重要的小说作品《瓦解》,从还原非洲的真实图景,将殖民历史现实化,用黑人之笔对白人做客观描写,以及将英语本土化四个方面来分析阿契贝的反殖民书写特征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阿契贝对非洲独特社会现实描写的巨大价值,他努力反击西方话语下扭曲和模式化的非洲形象,力图重塑非洲尊严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并通过他的殖民批评和小说创作,证实只有立足自己的民族文化,树立起本民族的尊严,并合理吸收西方文明的精髓才能构建一个新非洲。
[Abstract]:As a famous novelist and literary critic in Africa , Chinu Atalbe is one of the most readers of African writers and is praised as " Father of Modern African Novels " . His works represent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Africa ' s former colonial era . It also describes the conflicts and impacts of western literature on Africa .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literary criticism positions of the African image under the Western discourse by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ext analysis from the angle of close facts and texts .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ch茅 , the basic situation of his novel creation and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in the country . Through the above analysis , it is possible to clearly see the great value of the real description of Africa ' s unique social reality . He tried to fight back the distorted and stereotyped image of Africa under the Western discourse , and tried to restore the African dignity . Through his colonial criticism and novel creation , it was confirmed that only the national culture of his own nation was founded , the dignity of the nation was set up , and the essence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could be properly absorbed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new Africa .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437.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峰;;阿契贝的后殖民思想与非洲文学身份的重构[J];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03期

2 马燕坤;;推“己”及“人”: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对非战略[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胡锦山;;中国在非洲形象的变迁和优化[J];对外传播;2011年08期

4 肖丽丽;;中国国家形象在非洲面临的挑战及舆论应对[J];对外传播;2011年08期

5 罗雅莉;;新广州的和而不同[J];黄金时代;2007年04期

6 崇秀全;;非洲人的非洲——二战以来的非洲摄影[J];中国摄影家;2011年08期

7 马军;;可贵的“驼鸟心态”[J];健身科学;2011年08期

8 杨沐春涓;;当曙光照亮非洲大地——大津巴布韦遗址探奇[J];世界遗产;2010年03期

9 帕特里克·德拉图尔;闻樵;;城堡、桑斯苏西宫和拉米尔斯堡垒:三处古迹,一个自由的象征[J];国际博物馆(中文版);2010年04期

10 马君海;;探秘失落的黄金古城[J];科学大观园;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涛;;广州地区非洲人的社会交往关系及其行动逻辑[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宁骚;;非洲研究——我的第一个专业领域[A];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三十年[C];2010年

3 张永蓬;陈素花;;非洲葡语国家间合作的现实与前景[A];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丛书第四辑——亚非葡语国家发展研究[C];2006年

4 刘援朝;;权力的执掌者与非洲政局[A];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丛书第二辑——非洲变革与发展[C];2002年

5 曾爱平;;“非洲国家独立以来的政治发展”学术讨论会综述[A];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三十年[C];2010年

6 黄建荣;恩加惠·艾里;;中国人和非洲人恶性疟疾的临床特征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7 徐济明;;近代中国与印度对非洲关系之比较[A];北大非洲研究丛书——中国与非洲[C];2000年

8 龙向阳;;1966—1969年中国与非洲关系初探[A];北大非洲研究丛书——中国与非洲[C];2000年

9 陆应飞;;非洲留学生特点分析[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10 杜枫;李志刚;;中国城市的非洲族裔区经济:以广园西路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薛牧青;法国决心赶走非洲人?[N];国防时报;2010年

2 张浚;应更多考虑非洲诉求[N];人民日报;2010年

3 湘潭大学非洲法律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洪永红;细研非洲法律 维保自身权益[N];国际商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张益俊;托起非洲的未来[N];国际商报;2011年

5 翟迪;检修现场“非洲人”[N];中国石化报;2011年

6 本报通讯员 李洋 郝静;防腐新厂建设的“非洲人”[N];石油管道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郭筱淳;非洲的梦想是“像中国一样”[N];厦门日报;2011年

8 记者 董颖 通讯员 陈仁伟;浙师大走出“非洲通”[N];浙江日报;2011年

9 孙永明;非洲人才流失严重[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杨子岩;奥巴马想与非洲度“蜜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峰;二十世纪英国小说中的非洲形象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2 赵姝岚;赞比亚国家政治发展研究1890-2001[D];云南大学;2010年

3 莫巴克(Mouctar Abakar);身份与利益:冷战后中非关系发展及其对非洲国际地位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4 Courtney A. Hogarth(山孩子);忆之根,,梦之技[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5 钱亚屏;中国云南5个民族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6 杭聪;麦克米伦政府的英属黑非洲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7 祝远德;他者之维[D];四川大学;2005年

8 杜英;印度与东非国家关系研究(1964-200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清;TNFSF4/TNFRSF4基因与脑梗死发病易感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周桂君;现代性语境下跨文化作家的创伤书写[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彬;重塑非洲的尊严—阿契贝的殖民批评与反殖民书写[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2 杰西;中非关系视野下的在华非洲人商贸活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3 丁琼;钦努阿阿契贝和非洲传统文化的延续[D];苏州大学;2011年

4 于蓓;第二次刚果战争初探[D];外交学院;2009年

5 刘旭;非洲旅游业的经济效应和发展战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6 郑力斐;非洲人口增长与环境退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立群;非盟解决非洲地区冲突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8 戈治国;冷战后中国对非外交新国际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实践创新[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何鹏;中国与非洲教育合作与交流浅析[D];外交学院;2009年

10 王俊;非洲土地利用与农业发展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173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4173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2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