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悲悼》中的原型模式解析

发布时间:2018-01-20 20:35

  本文关键词: 神话 原型 认知 出处:《戏剧文学》2013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原型是一种典型或重复出现的意象。文学作品中的原型模式契合了大众群体的体验认知感受,不但预示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具有时空和音乐美感。本文从叙事结构、人物情节、场景意象等方面,分析了《悲悼》中的文学原型,从而深入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感知剧作家对生命意义的不懈探索。
[Abstract]:Archetype is a typical or repeated image. The archetypal model in literary works fits the experience and cognition of the masses and not only foreshadow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ory plo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iterary archetypes in mourning from the aspects of narrative structure, character plot, scene image and so on, so as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artistic charm of the works. Perceiving the playwright's unremitting exploration of the meaning of life.
【作者单位】: 四川理工学院外语学院;
【分类号】:I712.073
【正文快照】: 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杰出的戏剧家,开创了美国戏剧的先河。作品《悲悼》以其创造性的模仿,古典悲剧精神的现代复现而备受推崇。其中的文学原型为经典的传承和发展铺垫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营造出颇具节奏和韵律的旋律感,触动观众的心弦,使之动容、为之感叹。加拿大批评家、理论家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和平;胡志斌;;解析中国古代无讼理念的成因[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钱晓红;试论奥尼尔对传统悲剧的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刘书芳;;乡土建筑中的传统文化印记——以临沣寨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4 唐俊红李飞鹏;;《道连·葛雷画像》中的畸形人物——用人格结构理论解析道连·葛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5 黄然;;从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看女性意识的觉醒[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6 张婧;;接受美学视角下女性化妆品商标的翻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7 黄英;;《愤怒的葡萄》中的原型意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8 陈蕾;;对唐纳德·巴塞尔姆小说《机械时代终结时》的读者反应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9 杨艳;;简析尤金·奥尼尔《毛猿》的悲剧根源及艺术手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10 刘仁秀;;神秘主义笼罩下的《悲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郑飞;;试用语料库分析《悲悼》中海岛的意象[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双艳;;自我之困境——浅析剧作《天边外》中人物的悲剧[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4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艳花;毛姆与中国[D];复旦大学;2010年

6 张晓辉;教学空白艺术[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庞荣华;毛姆异域游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素萍;当代中国发展的价值反思与重构[D];苏州大学;2011年

9 李灵;电子商务项目的协同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黄汉平;拉康与后现代文化批评[D];暨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阳丽波;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2 席志武;雅克·德里达解构符号学与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巧燕;初中语文“生本教学”的若干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瑞红;接受美学视域里李清照词英译的审美再现[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刁红梅;尤金·奥尼尔剧作中的“逃遁者”形象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新岭;中国古典美学“象”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艳芳;《幸运的吉姆》之读者反应批评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焦柏洳;穿梭于精神黑夜[D];河南大学;2011年

9 霍洁;一朵脆弱的彩色玫瑰[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侯娜;生存与选择[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兴芳;;《汤姆叔叔的小屋》人物原型分析[J];黑河学刊;2007年06期

2 赵锐;;荣格原型批评理论与英国文学作品的互融[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7期

3 朱锦锐;;浅析《傲慢与偏见》的女性意识[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09期

4 朱玲;重读经典:《俄狄浦斯王》双重隐喻[J];外国文学;2002年01期

5 邓亚雄;;两个浮士德的比较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金琼;非中文专业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初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9期

7 姜华;;集体无意识与原型理论在福克纳女性塑造中的体现[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8 陈伦超;冉晓荷;;原型理论视野下的“怪物”原型[J];飞天;2009年14期

9 吴伟;;对杰克·伦敦短篇小说《赤物》的神话原型解读[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张柏柯;;娜拉出走之新探[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申淼;李福印;;Prince Died,What about Snow White——Metaphorical Analysi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楚金波;;神话中禁忌与反叛类型及深层原因探析[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深圳商报记者 钟华生;他是“活着的文学神话”[N];深圳商报;2011年

2 叶舒宪;《埃达》与北欧神话[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3 石文颖;神话复归的现实意义[N];文艺报;2010年

4 李亚峰;神话是研究古代文化的窗口[N];人民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陆梅;《哈利·波特》引起争议[N];文学报;2002年

6 徐峰;精英文本的政治读解[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7 止庵;《希腊神话》琐谈[N];中华读书报;2000年

8 臧棣(诗人、学者);作为风景的风俗[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9 刘纳森(作家);小王子的玫瑰,玫瑰的眼泪[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10 王世乐;传奇与现代派文学[N];文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冯建明;乔伊斯长篇小说人物的变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2 徐畔;拓扑心理学认知空间下的莎士比亚十四行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澍;原型理论分析比较《霍比特人》和《西游记》[D];内蒙古大学;2008年

2 陆禾禾;《小妖精集市》原型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3 张守波;劳伦斯小说神话原型简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郑佑华;《纳尼亚传奇》原型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沈艳;论《一位女士的画像》中伊莎贝尔·阿切尔的精神追寻[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于斐;共同的梦[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7 王爽;从原型理论视角解析《百年孤独》[D];辽宁大学;2013年

8 李日莲;用荣格的原型理论分析布兰奇的心理特征[D];湖南大学;2011年

9 熊毓红;从原型理论角度解读《纯真年代》[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10 吕拓;阿米尔的成长:荣格原型理论观照下的《追风筝的人》[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494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4494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5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