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德莱塞小说中的世俗化书写及其深度价值

发布时间:2018-01-27 05:44

  本文关键词: 德莱塞 小说 中的 世俗化 书写 及其 深度 价值 出处:《文艺争鸣》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自其处女作《嘉莉妹妹》(1900)登上文坛以来,德莱塞就是个具有独特意义的作家,他几乎从写作的一开始,就把创作目标定位在对当下生活形态的描述上,其大部分小说,似乎都在为形而下的实利追逐者寻求某种合理的生存形态,尤其是对都市男女世俗生活的欲望的持续开掘与表现,一直是他创作的兴奋点与着力点。一、社会转型
[Abstract]:Since her debut, Sister Carrie, 1900), Dreiser is a writer of unique significance, almost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of his writing. The goal of creation is to describe the present life form. Most of its novels seem to be seeking some reasonable living form for the materialistic pursuers. In particular,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expression of the desire for secular life of urban men and women has always been the exciting point and focus of his creation. First,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作者单位】: 鲁东大学外语教学部;山东工商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基金】:江苏省博士科研创新计划项目“西奥多·德莱塞小说的城市书写研究”(项目编号:CXZZ12_0795) 山东省教育厅项目“社会转型视野下西奥多·德莱塞小说的世俗化特征研究”(项目编号:J10WD53)
【分类号】:I712.074
【正文快照】: 自其处女作《嘉莉妹妹》(1900)登上文坛以来,德莱塞就是个具有独特意义的作家,他几乎从写作的一开始,就把创作目标定位在对当下生活形态的描述上,其大部分小说,似乎都在为形而下的实利追逐者寻求某种合理的生存形态,尤其是对都市男女世俗生活的欲望的持续开掘与表现,一直是他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珂;;《珍妮姑娘》中男主人公形象的精神分析解读[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柯可;张桂军;;薇拉·凯瑟作品的南方主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管先恒;析西方近现代文学中的“死亡”[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郑贤军;;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的《美国的悲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朱珩;;嘉莉妹妹“欲望心理”及“自我实现”[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汪荟;;嘉丽妹妹中的自然主义特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7 毛艳红;;异化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对《嘉莉妹妹》的主题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8 徐海香;;人性之光——霍桑在《好小伙布朗》中对人性的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9 于瑛;;浅析古德曼·布朗悲剧的酿成原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10 赵蔓芳;;福克纳的自然主义情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白岸杨;;《白鲸》及其作者的宗教伦理观分析[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珂;;浪漫主义诗歌对新诗诗人及新诗诗体的影响[A];新诗与浪漫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阔;美国黑人早期布鲁—鲁斯音乐的兴衰(1890-1929)[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史记;惠特曼诗歌在中国的评介与接受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韦华;美国黑色幽默作家的元小说创作[D];吉林大学;2012年

5 胡铁生;政治文化与文学意识形态功能的意蕴交映[D];吉林大学;2012年

6 刘蓓;生态批评的话语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祝平;乌云后的亮光[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挺;奥尼尔表现主义戏剧观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9 易乐湘;马克·吐温青少年题材小说的多主题透视[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安斌;清教主义对17-19世纪美国文学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礼扬;一个精制的隐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廖礼艳;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视角下德莱塞小说主题探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4 陈阔;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中的死亡意识及其现代意义[D];江南大学;2010年

5 陈春霞;苏童与麦卡勒斯小说的南方情结及呈现方式比较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简艳平;“皈依佛法的浪子”[D];南昌大学;2011年

7 李伟;消费文化视角下的《嘉莉妹妹》解读[D];山东大学;2010年

8 马宗敏;《嘉莉妹妹》—消费文化的一面镜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冰洁;艰难抉择的边缘人[D];西北大学;2011年

10 甘应霞;消费社会语境下的《嘉莉妹妹》[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本文编号:14677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4677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0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