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的呼唤》中巴克形象解析
本文关键词: 巴克 精英 荒野 呼唤 出处:《语文建设》2013年2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严酷的环境之下,只有精英才能绝处逢生,也只有险恶、残酷的环境才能够历炼出精英。我想,这就是杰克伦敦想要通过《荒野的呼唤》传达给我们的思想。文中塑造的巴克是一只狗的形象,通过环境的变迁,逐渐由温顺回归野性,成就了其荒野英雄的称号,因此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无限思考。一个作者的诫命无非就是以文字表达其所处的时代,巴克的形象不仅仅是对一种由于生存环境变迁而激发潜能成为强者的赞扬,更是一种对作者所处现实环境的真实写照。本文试着走进巴克的世界,行走在它艰险、残酷的生存路途上,深刻感受那份来自荒野的呼唤,来自心灵的共鸣。
[Abstract]:In the harsh environment, only the elite can survive, only the evil, cruel environment can survive the elite. I think, This is what Jack London wants to convey to us through call of the Wilderness. The image of Buck as a dog is created, and through the vicissitudes of the environment, he gradually returns to the wild from meekness to the title of Wilderness Hero. The author's commandment is nothing more than a written expression of his time, and Buck's image is not merely a compliment to the one who inspires potential as a result of the vicissitudes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This paper tries to walk into Barker's world, walk on its arduous and cruel way of survival, and deeply feel the call from the wilderness and the resonance of the heart.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文奉;;雪地枭雄——《荒野的呼唤》中“狗妖”巴克的艺术形象分析[J];山东文学;2008年06期
2 杨燕;;巴克——杰克·伦敦的自画像——读《荒野的呼唤》[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侯静;;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的“荒野”——解读《野性的呼唤》[J];新西部;2010年10期
4 王晓辉;;巴克——杰克·伦敦的一面镜子——读《野性的呼唤》[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孙国玲;;《野性的呼唤》中巴克性格解读[J];电影文学;2009年10期
6 王丽匣;;回归自然,生命重现——小说《野性的呼唤》的精神分析解读[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4期
7 康宁;;《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多重性格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黄嵘;;荒野的英雄,生命的礼赞——《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形象解读[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年02期
9 陈研;;论《野性的呼唤》中的“超狗”形象[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10 王超;徐子昂;;《野性的呼唤》中对爱的呼吁[J];文教资料;2011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亮;;反思人类伦理道德的独特镜子——关于杰克·伦敦小说中的动物形象[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毕黎;“在自然中生活,并得到我所需要的”[N];中国教师报;2006年
2 徐峰;精英文本的政治读解[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3 邹震 《程序员》杂志编辑;好奇心摇动了世界[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4 邢宗和;铮铮铁骨的男子汉文学[N];人民代表报;2001年
5 上海师范大学文学博士 陈恩黎;阿卡狄亚的风从“野蔷薇村”吹来[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国枝;威廉·福克纳荒野旅行小说的原型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娜;《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自我建构[D];山东大学;2012年
2 孙琳;用荣格心理分析理论解读《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性格[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3 许艳红;回归自然 回归自我[D];南昌大学;2007年
4 纪康婷;从《骏马》和《穿越》中的动物及荒野形象看科马克·麦卡锡的环境伦理观[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5 张小莉;从精英到大众[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晓青;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7 任春霞;论艾德华·艾比《有意破坏帮》中的生态思想[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杜宁;横看成岭侧成峰[D];吉林大学;2008年
9 佟晓娟;爱德华·艾比—一个“无政府主义”的自然热爱者[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刘培昕;从生态批评的视角透视《野性的呼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15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515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