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人物塑造的利器:谈莎士比亚戏剧中的隐喻

发布时间:2018-02-21 21:46

  本文关键词: 隐喻 莎士比亚 戏剧 人物塑造 出处:《社会科学论坛》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隐喻的研究起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无数的学派。但隐喻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功能还是修辞功能。作为实现语言前景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隐喻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刻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英语语言大家的莎士比亚在其戏剧中通过对隐喻的运用塑造了各式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
[Abstract]:The study of metaphor originated from Aristotle in ancient Greece. 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development, it has formed numerous schools of thought. However, the most basic and important function of metaphor is rhetorical function, whic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to realize the foregrounding of language. Metapho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ortrayal of characters in literary works. Shakespeare, as an English language, created various vivid characters through the use of metaphor in his plays.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
【分类号】:I561.07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伟民;从人民性到人文主义再到对二者的否定——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国形象再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唐晓东;王洋;;三个匣子的选择的心理分析(本能篇)[J];学理论;2010年35期

3 缪羽龙;;为波洛涅斯之死正名[J];台州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张晓玲;;我用诗歌来永葆你的靓丽青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论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肖曼琼;翻译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伟民;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批评演进在中国[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3期

2 朱宏达,吴洁敏;朱生豪莎士比亚戏剧的译介思想和成就[J];嘉兴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钟声;;“矛盾”的力量——谈莎士比亚戏剧的矛盾修饰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4 陈颖群;;论《仲夏夜之梦》的语言特征[J];考试周刊;2008年34期

5 信传华;;《哈姆雷特》中的计谋[J];语文学刊;2011年09期

6 付云;论莎士比亚和关汉卿戏剧中的浪漫主义风格[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洪忠煌;;莎士比亚的历史观[J];文化艺术研究;2009年03期

8 张晓玲;;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夫妻一体”与“女人软弱”[J];菏泽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陈尹晴;;简析英国戏剧之父莎士比亚的戏剧[J];科技资讯;2006年21期

10 任丽娟;;莎士比亚戏剧对文学、语言的贡献和影响研究[J];作家;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朝翔;;莎士比亚与战争[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学文化的对话与共生”外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陈世雄;;本雅明美学与布莱希特戏剧[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裘行洁;;斯特拉特福的启示[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二)[C];2000年

4 臧天婴;;莎士比亚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5 陈英敏;高峰强;;隐喻及其在心理治疗中的意义[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金重;;云南少数民族戏剧所面临的战略决策[A];云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1年

7 邹言九;;新世纪应再来一次爱美剧运动[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田浩;;心理学概念的界定:从抽象化到语境化[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宋红岭;;“身体”何谓——身体美学理论探讨之一[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陈少辉;;莎士比亚与司马迁死亡观比较[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兰守亭;被通俗化的莎士比亚[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深圳商报记者 张贺敏;戏剧的魅力是影视无法取代的[N];深圳商报;2005年

3 孟保青;意在出新的《新莎士比亚全集》[N];文汇报;2000年

4 晏和淘;莎士比亚与管理艺术[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5 高峰枫;莎士比亚“人生如舞台”的比喻[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云也退;戏剧,因其庞杂而脆弱[N];东方早报;2008年

7 杨建民;托尔斯泰制造“莎士比亚公案”?[N];中华读书报;2004年

8 云也退;戏剧是脆弱的[N];东方航空报;2008年

9 ;莎翁真是用密码写作的“乱党”?[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0 蔺海波;莎士比亚:英国文化的象征与骄傲[N];中华读书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辛雅敏;20世纪莎士比亚批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宋海萍;文化性与生物性的对抗:生物—文化批评视角下的莎士比亚古希腊罗马剧[D];西南大学;2013年

3 徐畔;拓扑心理学认知空间下的莎士比亚十四行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4 范若恩;麻木的群氓文学流变视野中的《裘力斯·凯撒》群氓场景反思[D];复旦大学;2012年

5 刘继华;欢乐中的深刻:莎士比亚喜剧《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魏凤莲;狄奥尼索斯崇拜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王林;论田汉的戏剧译介与艺术实践[D];复旦大学;2004年

8 王洪刚;外语教学中引入隐喻对学习者词汇学习策略与思维模式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茂庆;戏剧中的梦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梁超群;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中父亲的在场与缺席[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秋玲;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超自然因素[D];西南大学;2008年

2 张松林;莎士比亚戏剧恶魔人物论[D];河南大学;2006年

3 刘建辉;莎士比亚《暴风雨》隐喻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4 夏小鹏;莎士比亚翻译的文体学探索[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霞;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戏剧性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徐剑莹;莎士比亚喜剧中的爱情故事[D];安徽大学;2006年

7 曾小玲;奥瑟罗的他性在原剧和帕克电影中的再现[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8 吴巧凤;论当代西方电影中的疯癫隐喻[D];暨南大学;2006年

9 宋艳;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地位[D];安徽大学;2005年

10 胡庆龄;戏剧审美接受心理研究纲要[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5229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5229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d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