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哥特主义视角解析《慰安妇》中女性的创伤和身份构建
本文关键词: 哥特小说 创伤 身份构建 《慰安妇》 出处:《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尝试从哥特主义的视角来解读诺拉·凯勒的作品《慰安妇》,探析女性在殖民主义和父权主义压迫下所承受的身体和心理创伤,以及自我身份的丧失与构建。同时解析作品中的哥特主义元素在展现和应对创伤,以及探求自我身份构建方面的作用。
[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erpret Nora Keller's "comfort Women" from a Gothic perspective, and to explore the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trauma that women suffer under the oppression of colonialism and patriarchy. At the same time, it analyzes the role of Gothic elements in revealing and coping with trauma, and exploring the role of self-identity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云南财经大学;
【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立项项目“韩裔美国作家诺拉·凯勒作品的多种主题之探索与解析”(项目批准号:XKJS2013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I712.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山柯 ,乔治·米尔本;半工半读生[J];译林;1996年03期
2 刘守兰;狄金森诗歌哥特式风格探胜[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黄慧丽;来自心灵的恐怖——评爱伦·坡的《厄舍古屋的倒塌》的创作效果[J];宿州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蔡春露;论《木匠的哥特式古屋》叙述的不确定性[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4期
5 王维;;东西方奇幻元素的完美融合——谈《守夜人》的艺术特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6 张云军;英国文学中的哥特式因素与哥特式小说[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任合生;《奥特朗托堡》──英国第一部哥特小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8 林斌;浅析亨利·詹姆斯小说《美国人》中的哥特成分[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何群立,邹颖萍;神思浩渺 色彩斑斓──韦尔蒂小说艺术[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10 刘玉红;美国南方哥特小说的现代精神[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苏十三(诗人,图书策划人);可以说出的恐惧[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2 肖明翰;英美文学中的哥特小说[N];中华读书报;2001年
3 苏耕欣;哥特小说:中产阶级的矛盾[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春萍;《藻海无边》-女性哥特主义传统的延续与发展[D];安徽大学;2014年
2 朱俊霞;心灵的恐怖[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徐秀敏;《指匠情挑》的后现代女性哥特解读[D];河北大学;2014年
4 伍圆圆;《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哥特元素解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邹恺莉;《简·爱》—一部女性哥特小说[D];四川大学;2003年
6 郑博仁;解放了的弗兰肯斯坦——浪漫主义与哥特文学传统在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或现代普罗米修斯》中的体现[D];四川大学;2003年
7 李玲;女性·他人·女性自我[D];武汉大学;2004年
8 张琳琳;一朵迷人的恐怖之花[D];河北大学;2003年
9 刘玉红;美国南方哥特短篇小说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李晶;弗兰纳里·奥康纳哥特艺术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28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528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