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从《故地重游》到《去日留痕》凸显出的英国性的转变

发布时间:2018-05-04 17:17

  本文选题:《故地重游》 + 《去日留痕》 ; 参考:《外语学刊》2014年01期


【摘要】:被称为"英国性"的英国民族认同在文学中通常以英国乡村庄园为载体,因此英国传统的庄园小说经常讨论英国的民族精神。本研究通过对比《故地重游》和《去日留痕》发现,前者中的本质主义的民族认同通过怀旧的方式被拥有伦理知识的庄园精神继承者承袭;而后者中的非本质主义的民族认同通过对话和沟通的方式被全体英国民众所共享。因此,英国庄园小说中体现的英国性经历着从给定到构建、从本质主义到非本质主义的改变。
[Abstract]:The British national identity, which is called "Britishness", is usually carried by English country manors in literature, so the traditional manor novels in England often discuss the national spirit of England. In this study, the author finds that the national identity of essentialism in the former is inherited by the inheritors of the manor spirit with ethical knowledge through nostalgia. The latter's non-essentialist national identity is shared by all British people through dialogue and communication. Therefore, the English sex embodied in British manor novels is changing from given to constructed, from essentialism to non-essentialism.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
【基金】:2011年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WJQ2011035)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到达’和‘回归’之间的二十世纪英国移民小说家研究”(10YJC75204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10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璐;;隐喻性话语和“朝圣”叙事结构——论《长日留痕》的叙事特点[J];外语研究;2010年01期

2 王卫新;;试论《长日留痕》中的服饰政治[J];外国文学评论;2010年01期

3 鲍秀文;张鑫;;论石黑一雄《长日留痕》中的象征[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3期

4 聂春华;;个体言说与“普遍性”神话——从话语沟通看现今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文艺学论争[J];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5 王晓丹;;空间、身份与命运——《大瀑布》的空间叙事特征与主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艳君;;石黑一雄小说《长日留痕》的后殖民解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5期

2 刘超;;人性的消逝帝国的倾覆——石黑一雄《长日留痕》叙事话语之研究[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8期

3 贺道中;;论《呼啸山庄》中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J];作家;2010年18期

4 步朝霞;;作为“反成长小说”的《长日留痕》[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3年01期

5 刘凡群;;看不见风景的房间——《长日留痕》中作为隐喻的空间意象[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6 张廷干;;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融合的话语逻辑[J];学海;2013年06期

7 曹明;张廷干;;文化实践与核心价值观建构——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融合的话语逻辑及其精神形态[J];学术论坛;2013年10期

8 丁纾寒;;帝国“遗民”的悲怆与救赎——关于小说《长日留痕》的文化反思[J];浙江社会科学;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珍;;《远山淡影》中的不可靠叙述与读者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德艳;英国当代多元文化小说研究:石黑一雄、菲利普斯、奥克里[D];南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魏嘉斓;石黑一雄小说的生命主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2 潘金芳;告别过去 重寻自我[D];苏州大学;2011年

3 陈月琴;一曲英国性的挽歌——论石黑一雄的《长日留痕》[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4 余燕红;石黑一雄小说《长日留痕》的叙事学解读[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5 陈艳君;迷失的他者[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牛敏;论石黑一雄小说中的焦虑意识[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薇;;“瀑布”意象——解析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大瀑布》[J];当代外国文学;2010年02期

2 陶家俊;身份认同导论[J];外国文学;2004年02期

3 林斌;;大屠杀叙事与犹太身份认同:欧茨书信体小说《表姐妹》的犹太寻根主题及叙事策略分析[J];外国文学;2007年05期

4 韩启群;杨金才;;商品、服饰、广告——福克纳小说《村子》消费文化透视[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戴维·赫尔曼;杨莉;;自然语言叙事中的空间认知[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6 陈德志;;隐喻与悖论:空间、空间形式与空间叙事学[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09期

7 单雪梅;乔伊斯·卡洛尔·欧茨小说世界中的女性群像[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杨金才;服饰、自我与社会变革——论美国现实主义小说中的女性自我形塑[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龙迪勇;空间叙事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卉;姚振军;;《白牙》中对“英国性”的重新定义[J];世界文学评论;2010年02期

2 区抴;吕爱晶;;菲利浦·拉金诗歌中的两性伦理思想[J];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01期

3 李秀清;;《普克山的帕克》中的帝国理想及“英国性”建构[J];外国文学评论;2009年02期

4 方宸;;无法企及的历史真实——《去日留痕》中不可靠叙述者的妙用[J];外语研究;2011年01期

5 金冰;;英国庄园与亚马逊丛林——A.S.拜厄特对“英国性”的双重建构[J];外国文学;2009年06期

6 王卫新;;试论《长日留痕》中的服饰政治[J];外国文学评论;2010年01期

7 丹尼斯·德沃金;;斯图亚特·霍尔与英国马克思主义[J];学海;2011年01期

8 伊丽莎白·K·赫尔辛格;杨冰莹;;英国的土地与国家的表征[J];东方艺术;2010年23期

9 郭英涛;帝国的“朝圣者”——试析康拉德《黑暗的中心》中的男性主体[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洪霞;;在二元选择之间:当代英国文化模式解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李贤华;英国性教育亮红灯[N];中国人口报;2002年

2 止庵(作家 学者);色变皆因谈性始[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宋晓梦 通讯员 熊 英;青少年性教育 缘何这样难[N];光明日报;2002年

4 刘非;人类必须加强对传染病的防范[N];中国医药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月琴;一曲英国性的挽歌——论石黑一雄的《长日留痕》[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玲娟;《格列佛游记》中英国性的反思和重建[D];湘潭大学;2013年

3 贺力员;《辛格顿船长》中的英国性表征[D];湘潭大学;2013年

4 尹菲;人性的呼唤vs.上帝的召唤[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韩倩倩;基于混杂理论的《白牙》人物身份危机与混杂身份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6 徐胜才;小说《去日留痕》的悲剧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田文文;扎迪·史密斯小说的后殖民解读[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43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843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4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