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题意识中提升的诗学建构——评《寻找身份———全球视野中的新移民文学研究》
本文选题:寻找身份 + 问题意识 ; 参考:《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摘要】:正从宽泛的意义上说,问题意识的不断更新换代,尤其是范式更新(paradigm shift)是一个学科发展和推进的必不可少的推助力。即使回到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来,相关的问题意识转换也是势在必行。简单回顾该学科实践嬗变的
[Abstract]:In a broad sense, the constant renewal of problem consciousness, especially the paradigm renewal, is an indispensable boost to the development and advancement of a discipline. Even if we return to the study of overseas Chinese literature, it is imperative to change the consciousness of relevant questions. A brief review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discipline's practice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
【分类号】:I1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朱崇科;;“新移民文学”:“新”的悖谬?[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9年02期
2 兰志成;;利器与盲视的双重悖论——读朱立立的《身份认同与华文文学研究》[J];华文文学;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伟;;文学批评的逻辑——评兰志成先生的《利器与盲视的双重悖论》[J];华文文学;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卓;跨文化交流与当代留学生文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缪菁;跨越与融合[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谢聪;三十年来大陆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评述[D];苏州大学;2011年
3 陈斌斌;《天望》:一部华人移民女性的成长史[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栗建勇;北美新移民文学的族性叙事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凯雄;热热闹闹背后的长长短短——关于“新移民文学”的再思考[J];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03期
2 金介甫;查明建;;中国文学(一九四九-一九九九)的英译本出版情况述评[J];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03期
3 吕红;;海外移民文学视点:文化属性与文化身份[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12期
4 庄丹华;冲撞与挣扎——从“新移民文学”文本看中西方文化冲突[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朱崇科;吊诡中国性——以黄锦树个案为中心[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杨利娟;;“新移民文学”的文化嬗变[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王赓武,程希;新移民:何以新?为何新?[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1年04期
8 陈涵平;北美新华文文学研究述评[J];华文文学;2004年04期
9 刘俊;;经典化的条件及可能——北美(新)移民华文文学的创作优势分析[J];华文文学;2006年01期
10 王晖;;新移民文学20年的发展演变[J];华文文学;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杰;多一点问题,少一点结论——也谈外国文学研究的问题意识[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2 李慧明;;爱伦·坡人性主题创作的问题意识探讨[J];学术论坛;2006年05期
3 庄伟杰;;马华文学的问题意识和价值判断探蠡——兼谈马华文学研究与教学的可能性[J];华文文学;2009年02期
4 饶們子;;问题意识·个案研究·集群会通——2009年“海外华文文学与诗学”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的学术总结[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赵淳;;学理透视:西方文论引介中的“问题意识”范畴[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伍方斐;;国内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研究的学术史反思[J];学术研究;2009年06期
7 杨燕丽;;比较与对话[J];网络财富;2010年05期
8 刘进;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诗学的实质、特征及启示意义[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李强;;厨川白村“现象”与“本体”的研究——谈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与方法论[J];日本研究;2010年04期
10 苏晖;;“外国文学史”课程研究型教学探索[J];世界文学评论;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杰;;多一点问题,少一点结论——也谈外国文学研究的问题意识[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2 曾军;;问题意识的对话——关于中国巴赫金接受30年的回顾与反思[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3 ;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胡永刚(自由撰稿人);逼近欲望真相[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2 黄梅;18世纪英国小说和我们[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叙事、文体与潜文本研究[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旭峰;解放政治与后殖民文学[D];南开大学;2009年
2 林树明;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D];四川大学;2003年
3 杜吉刚;西方唯美主义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郭继宁;奥秘与虚无[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韩晓;萧红与姜敬爱小说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孙葳;《开放的作品》—艾柯作品理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222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922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