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传统戏剧观的文化意蕴
本文选题:中西传统戏剧 + 思维方式 ; 参考:《大舞台》2013年04期
【摘要】: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哲学倾向、思维方式、审美追求使中西方传统戏剧在理论逻辑起点、戏剧特征论和戏剧的社会功能性三个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日益频繁的背景下,研究中西传统戏剧观念背后的文化根源,对于继承中外文化遗产,吸收外来文化,发展民族新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Abstract]:Different cultural and philosophical tendencies, modes of thinking and aesthetic pursuit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make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raditional drama in three aspects: theoretical logic starting point, drama characteristic theory and drama's social fun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the increasingly frequent cultural exchanges and collisions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cultural roots behind the traditional concept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drama, so as to inherit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and absorb foreign cultur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evelop new national culture.
【作者单位】: 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基础部;
【分类号】:I10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艺玮;;《诗经》与《荷马史诗》的比喻之比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杰温·汤姆;;第二种思维方式[J];教师博览;2011年05期
3 张锦池,阎凤仪;创作过程的思维方式[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年03期
4 江玲;;花儿努力地开[J];世界儿童;2006年03期
5 伍立杨;;关怀生命的书《脑内革命》读后[J];博览群书;1997年07期
6 陈文娟;王秀芬;;菲尔丁的小说《汤姆·琼斯》中的戏剧特征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7 赵化南;;利导思维[J];思维与智慧;2009年24期
8 吴海波;温荣;薛晓平;;西方诗歌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解读华兹华斯的《我如行云独自游》[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9 许成贵;;浅谈外国文学史教师的思维方式改进[J];大家;2010年12期
10 傅宗洪;东方的感悟与西方的思辨——从哲学人类学看中西方不同的诗学理论形态[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冰;;从一首四行诗的阐释说起——为什幺说对俄罗斯只能信仰?[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张冰;;为什么对俄罗斯只能信仰?——从一首四行诗的阐释说起[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伯杰;;弗·施莱格尔的“浪漫反讽”说初探[A];'9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2年
4 李杏利;;谁是真正的南方绅士——对思嘉丽三个丈夫和一个情人的探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静;;唯美的追求 至善的旨归——从童话作品看王尔德的内在道德向度[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于坚;;温故知新——在北京与日本诗人对话有感[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7 邱纪军;;意象派的诗学范式转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章静;复杂性海洋中的“后现代”鱼[N];中国教育报;2006年
2 蒙木(编辑);我是无名之辈,你是谁[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3 止庵;不朽者和她的诗[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李占舟;谁能击败冯内古特[N];光明日报;2006年
5 刘秀娟;幻想文学能否与科学比翼[N];文艺报;2007年
6 本报实习记者 赵芳;俄中诗人有约:北京聚首[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崔莲花;非文学类一切对准年轻读者[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8 记者 舒晋瑜;渡边淳一开讲幸福男女“欲情课”[N];中华读书报;2009年
9 新浪;符号海洋中的真实救赎[N];中国保险报;2003年
10 加州圣玛利学院教授 徐贲;诚实的政治,清晰的语言[N];南方周末;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宁虹;马尔罗:东西方文化交流大潮中的探险者[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萍;哈代小说的戏剧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杜智芳;分离的圣者:丹纳及其美学思想[D];河南大学;2003年
3 唐s,
本文编号:19720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1972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