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态到本质:对西方现代悲剧的“形而上”观照
本文选题:西方 + 悲剧 ; 参考:《戏剧文学》2014年03期
【摘要】:19世纪末以来,当人们试图强调纯属形式的主观性以对抗生存的悲剧性处境时,西方社会和文化呈现出一种原始的"喜剧性"特征。传统的、亚里士多德定义的悲剧衰亡,现代悲剧在秉持一贯的目的和立意的同时,其形态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表现为:营造情境;超时空的历史凝缩;思想具象化与场景言说;悲剧喜写;语言的本体化等,这些改变反映了西方人对自我生存本质的理解与表述。
[Abstract]:Since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when people tried to emphasize the pure form of subjectivity to confront the tragic situation of existence, the western society and culture showed a primitive "comedy" characteristic. The traditional and Aristotelian definition of tragedy decays, and modern tragedy, while adhering to its consistent purpose and intention, has undergone fundamental changes in its forms, which are as follows: creating a situation, historical condensation beyond time and space, ideologicalization and scene expression; These changes reflect the western understanding and expression of the essence of self-existence.
【作者单位】: 石家庄学院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106.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中仙人小说的喜剧色彩[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2 周莉;;试论中西比较诗学的对话冲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3 程鲲鹏;;从意象角度看荒诞派之滥觞——《等待戈多》[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4 程光炜;;由先锋小说的“改写”现象说起——我看苏童小说《妇女生活》[J];长城;2010年03期
5 夏延华;;贝克特戏剧的“二度叙事性”及其第三空间[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王慧博;;荒诞背后——解读《归家》中人物心理[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7期
7 李勇;;名物学与青木正儿的中国文学研究范式[J];昌吉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颜岩;;批判理论视域内的媒体认知力探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9 阎嘉;;戴维·哈维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传统[J];当代文坛;2011年06期
10 杨ma伟;;观澜而索源 反本而弥新——曹顺庆文学理论研究述评[J];东方丛刊;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阎嘉;;戴维·哈维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传统[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周计武;;作为美学范畴的怪诞[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应,
本文编号:2087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087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