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加入外籍的华人作家非母语创作的归类问题

发布时间:2018-11-01 11:35
【摘要】:以国籍区分国别文学的规则并不适合一些成年后移居国外的华人作家作品的归类和定性,无论是否用中文写作,这些作家在去国之前文化习性和思维方式业已形成,其作品也反映出根深蒂固的中国意识。从中国文学研究的立场来看,作者的外籍身份并没有想象的那样重要,作品是否反映出中国式的情感意绪、价值观念才是关键所在。这些作家的非母语作品作为主流的中国汉语文学以外的一种特殊样貌,拓展了中国文学的边界,也丰富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文化精神内涵。
[Abstract]:The rule of distinguishing national literature by nationality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categoriz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works of some Chinese writers who emigrate as adults,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y are written in Chinese or not, the cultural habits and ways of thinking of these writers have been developed prior to their arrival in the country. His works also reflect the deep-rooted Chinese consciousness. From the standpoint of the study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 author's foreign identity is not as important as expected. The non-native language works of these writers are a special appearance other than the mainstream Chinese literature, which not only expands the bounda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but also enriches the cultural and spiritual connotations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现当代作家外语创作论》(项目批准号13JJD750009)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I1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公木;《海外华人作家名作系列》序[J];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02期

2 韩捷进;;变革、释放、新生——“解冻”时期与“新时期”文坛之特征[J];当代文坛;2010年05期

3 邱荣菊;;日本文学对中国和欧美文学的接受特征研究[J];作家;2010年24期

4 李建东;李惠玲;;从表现手法看中西小说之差异[J];黄淮学刊(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5 徐静波;松枝茂夫的中国文学缘[J];中国比较文学;2001年04期

6 王宁;;多丽丝·莱辛的获奖及其启示[J];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02期

7 段乐三;;从神州飞向新西兰的一只海鸥——记汉俳诗友中的林爽女士[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刘九令;;《日本灵异记》的文学性探析[J];日本研究;2011年01期

9 李晓宁;;母亲与家园在中国文学的原型意象[J];青海师专学报;1991年02期

10 钱林森;;迎迓与拒纳:法国文学在中国的世纪历险[J];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章小叶;;浅谈日本文学的超政治性[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谢齐阳;;布宁文学作品在中国的接受情况[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震亚;;千山外,水长流——北美华文小说的回顾与前瞻[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4 邹建军;;外国文学的网络化与文学教育的大众化[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桑凤平;俞海萌;;试论中日古典怪诞小说的“同途殊归”——《蛇性之淫》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人物形象对比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6 胡安江;;文本旅行与经典建构——寒山诗在美国的经典化[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晓冷;;日本近代文学与西方文化[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黄丹蓉;;浅谈中日古典文学诗歌中“蝉”的意象——从《新撰万叶集》上卷入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魏崇新;;汉文化圈内的汉文小说研究[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10 王璐;;谷崎润一郎作品中的中国幻想[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涛;在全球化语境中实现中国文学“走出去”[N];文艺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罗莎;何处寻觅中国文学的国际交流坐标[N];中国财经报;2010年

3 深圳商报驻京记者 田泳;拉美文学繁荣增强中国文学信心[N];深圳商报;2010年

4 叶舒宪;文学中的灾难与救世[N];文艺报;2008年

5 记者 舒晋瑜;中韩文学论坛移师中国[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钱林森邋周宁;走向学科自觉的中外文学关系史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王 诺 陈 初;生态危机与中国文学[N];中国艺术报;2005年

8 张英;韩国读者还不是很接受中国文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李成林;“世界华人作家楚雄行”写出彝州对外宣传“大手笔”[N];楚雄日报(汉);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王坤宁;马丁·瓦尔泽: 中国文学让我的惊叹与日俱增[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南先;俄苏文学与“十七年中国文学”[D];苏州大学;2004年

2 徐东日;李德懋文学研究——兼与中国文学相比较[D];延边大学;2002年

3 金哲;朴齐家诗文学与中国文学之关联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4 赵杨;中韩近代新小说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杜文倩;文化汇流中的抉择与超越[D];山东大学;2006年

6 范氏义云;越南唐律诗题材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孙德高;唯美的选择与转换[D];武汉大学;2005年

8 王红梅;许筠论略[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朱彤;王尔德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与接受[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10 王爱金;王润华现代华文文学观的论述与实践[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汝良;泰戈尔笔下的中国形象[D];青岛大学;2007年

2 王娴;佩列文作品在中国[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3 薛诚;论梅里美小说的叙事艺术及与中国文学的关系[D];同济大学;2008年

4 金福花;《阳村集》与中国文学关联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5 李红梅;《慵斋丛话》研究[D];延边大学;2005年

6 李鹏程;论80年代中国文学“人学”思潮与苏联文学的关系[D];江南大学;2009年

7 张聪;从程抱一的法语小说创作管窥法语获得语作家的文化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8 汤海威;创造性转变——印度古代文学在中国流传的几个特点[D];中南大学;2009年

9 刘翌;论日本文学对五四时期中国文学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2年

10 李爱云;伍尔夫的诗学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D];湘潭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3038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3038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6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