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林》:“世俗启迪”与现代性批判
[Abstract]:Based on Benjamin's theory of "secular enlighten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ree aspects: the decadent aesthetics beyond the boundary, the image politics of the mean body, the dialectical metaphor between the night and the day.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American woman writer Jenna Barnes' modernist masterpiece "Night Forest" examines the decadent, weird and surreal "night forest" scene of the city with dialectical eyes, and excavates the history and fate of the marginal group which is despised by modern reason. In order to reveal the writer through the ordinary and secular city life to carry out a profound critique of modernity.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分类号】:I712.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郭军,智晋平;世俗的启迪——读解本雅明的《超现实主义》[J];外国文学;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春燕;;本雅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奇特吸收[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4年0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春燕;现代主义的寓言文本——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本雅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马友平;拯救与回归——本雅明现代艺术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张宁;预言或者寓言[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民安;;游荡与现代性经验[J];求是学刊;2009年04期
2 吴潇;;本雅明眼中的都市街道和城市记忆[J];西江月;2010年17期
3 邢崇;;瓦尔特·本雅明对启蒙理性的批判[J];林区教学;2008年07期
4 吕叶;;论本雅明的现代主义——读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J];文教资料;2011年23期
5 邢崇;;质疑与颠覆——本雅明散文作品中的反启蒙主义思想[J];现代企业教育;2008年16期
6 汪民安;;游荡者、商品和垃圾[J];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12期
7 吴婷婷;;英雄和人群——对《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的一种理解[J];作家;2009年06期
8 许艳;;本雅明笔下的波希米亚人及其现代性[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11期
9 周宪;审美现代性与日常生活批判[J];哲学研究;2000年11期
10 尹丽;;《巴黎之梦》的“巴黎性”[J];外国语文;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周计武;;现代主义的焦虑[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建平;;历史的回文[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3 赵四;;研讨会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4 欧阳江河;;对话中的自我与“那个人”——关于中日诗人对话的形而上笔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5 梁庆标;;福楼拜的“面相”:书信与传记的考察[A];第十七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晖;撕裂:“现代性幽灵”之旅[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2 潘盛;外国文学中的现代性转型[N];文艺报;2006年
3 左大康;有多少老上海可以重来?[N];深圳商报;2003年
4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 马海良;悲剧:一个不能放下的话题[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5 徐晨亮(清华大学);波德莱尔的枝枝蔓蔓[N];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
6 刘建茂;无奈中的智慧与创造[N];河南日报;2004年
7 张亮(南京大学哲学系);命运的关联[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8 河西;梦幻童年:本雅明的思想札记[N];文汇报;2003年
9 张德明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当代欧美文学研究中的现代性与文学叙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赵武平;“波西米亚人”本雅明的幻灭[N];中华读书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吉刚;西方唯美主义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崔一;韩国现代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延边大学;2002年
4 于冬云;厄内斯特·海明威与现代性的悖论[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赵卫东;妇女身体:作为“性”符码的生产和消费[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6 申宜f,
本文编号:2385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38572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