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王尔德与坎普

发布时间:2019-04-23 13:48
【摘要】:1964年,桑塔格的名作《"坎普"札记》发表,"坎普"作为一个流行词,在美国文艺界掀起热潮,但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却并不多见。坎普是一种没有道德功利、没有好坏标准的纯粹审美,作为一种装饰性艺术体现在艺术作品中则表现为重风格忽视内容。而王尔德的一生都在实践唯美主义精神,人们常常将两者的关系视为理所当然,未加以详细探讨,在某种程度上,王尔德的人生、文学创作都是一名真正的坎普者,也正是因此,王尔德为后来的桑塔格找到"坎普",提供了足够的灵感和启发。
[Abstract]:In 1964, Santag's famous book "Reading Notes of Camp" was published. As a popular word, "Camp" has set off a upsurge in American literary and art circles, but there are few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in China. Kemp is a pure aesthetic with no moral utility and no good or bad standards. As a decorative art, it emphasizes style and neglects content. While Wang Erde has been practicing the spirit of aestheticism throughout his life, people often tak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s a matter of course and do not discuss it in detail. To some extent, Wang Erde's life, literary creation, and literary creation are all real kampers. Therefore, Wang Erde for later Santag to find "Camp", provide enough inspiration and inspiration.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基金】: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国文学在晚清中国的传播和影响”(项目批准号13BZW106) 2012年成都理工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王尔德作品中的‘两重世界’”(2012QJ20)
【分类号】:I712.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斌;;网络游戏与当代教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2 文曼;;“为艺术而生活”——唯美主义的生活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3 王埃亮;;消费时代的文化向度[J];北方论丛;2008年01期

4 吴子林;;“艺术终结论”:问题与方法[J];北方论丛;2009年01期

5 张磊;;论新感觉派唯美—颓废视角下的城市空间[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解诗萌;王家民;;时尚杂志数码插画漫谈[J];今传媒;2008年03期

7 季欣;;商业空间的审美发展向度分析——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某种呈现[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张汝山;;当下时尚模特文化审美批判[J];滨州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王琦;;现代性视野中的唯美主义[J];长城;2010年08期

10 王小立;;唯美主义者的困惑与追求——试论王尔德与《道连·葛雷的画像》中主要人物的挈合[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天祥;李琦;;面向未来的多媒态艺术及其教育[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杨向荣;;距离的生成与消解——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赵勇;;从审美文化到消费文化——大众媒介在文化转型中的作用[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4 韦志信;;玩与笑之间——视觉层面中“坎普”的将死与未死[A];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4年

5 张武军;赖雅琴;;是积极的浪漫还是唯美的颓废——对作为主义的郭沫若早期创作的重新考察[A];“走向世界的郭沫若与郭沫若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莉莎;王尔德人文主义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萌;生态美学视域下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都市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翔宇;消费文化视阈下当代商业建筑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钟艳萍;论王尔德小说和戏剧中的审美取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赵吉林;中国消费文化变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7 刘红娟;李渔生活美趣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8 胡璇;赵本山现象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武新军;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倾向”[D];复旦大学;2004年

10 郑崇选;镜中之舞[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凡凡;王尔德在20世纪中国的译介与接受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漆晓雯;世纪末的“恶魔”[D];苏州大学;2010年

3 彭勃;从“月份牌”广告看民国女性服饰审美意象的构建[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张悟岩;优雅的反叛[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5 史修竹;五味调和的审美功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敖丽芳;“美”的语义分析与文化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郭艳霞;后现代语境下的内地青春偶像剧[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桂艳;消费社会背景下人的精神世界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征;消费文化视域下山水实景演出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海乐;国内省级卫视自制剧热播原因与走向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静;;坎普文化的成与败——以桑塔格的坎普作品为例[J];浙江学刊;2009年06期

2 孔燕;;疯狂的生活 游戏的人生——《火山恋人》中的“坎普”风格[J];世界文学评论;2006年01期

3 赵广竹;;苏珊桑塔格的女性“坎普”与叙事技巧[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李艳红;;浅析莎士比亚戏剧中小丑形象的渐变[J];作家;2009年24期

5 李霞;;坎普与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孙燕;;苏珊·桑塔格:一位好战的唯美主义者[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陈文钢;;“任性”的叛逆与“坎普”的颠覆——论苏珊·桑塔格的“风格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郝桂莲;;桑塔格的批评理论与《恩主》的互文性解读[J];当代外国文学;2006年04期

9 刘丹凌;;坎普美学:一种新感受力美学形态——解读桑塔格《关于“坎普”的札记》[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4期

10 李二仕;;酷儿理论与电影[J];当代电影;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建成;桑塔格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霞;桑塔格形式美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悦;论苏珊桑塔格的“新感受力”[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媛;论伍德豪斯反讽式幽默及其在中国的接受[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正萍;论苏珊·桑塔格的“一种新的感受力”[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635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4635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1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