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女性哥特视域下《呼啸山庄》和《北地胭脂》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14 14:16
【摘要】:自1847年出版以来,《呼啸山庄》以其怪诞恐怖闻名,被视为英国文学中的“斯芬克斯”。无独有偶,在100多年后的中国,天才女作家张爱玲于1967年在英国出版了其代表作《北地胭脂》(中文版名为《怨女》),两部作品都以恐怖性出名,甚至在作品认知度上也有着惊人的巧合,读者及评论界对它们都有一个由否定到大加赞赏的过程。 1976年,,艾伦·摩厄斯最早提出了“女性哥特”一词。毫无疑问,《呼啸山庄》具有典型的哥特特征,有许多学者从歌特视角对其作过解读,但从女性哥特视角对其做的研究并不多见,对《北地胭脂》的女性哥特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尽管女性哥特来自哥特这一母体,二者间的区别还是显而易见的,本文将主要以《呼啸山庄》和《北地胭脂》两部小说为例探讨女性哥特视域下艾米莉·勃朗特和张爱玲的写作异同,希望对读者关于女性哥特小说的认识有一定帮助。 本文由引言、正文和参考文献三部分构成。引言部分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哥特的起源,以及女性哥特的背景、产生和发展。正文由三个章节构成:第一章,从人物、情节、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两部小说中的女性哥特特征,在女性哥特小说中,女主人公不再是柔弱的天使,她们逐渐有了女性自我意识,并对男权社会进行了一定的反抗,女性哥特笔下的男主人公也不再是粗暴、残酷的形象,他们更绅士、更和蔼,但他们对女性的压迫也更具隐秘性;在情节方面,女性哥特小说中女性的恐惧不再是来自神秘的超自然力量,而是女性意识形态上的恐惧和想象;女性哥特小说的环境不再是神秘而遥远的古堡而是女作家同时代的本国。第二章,重点分析了两部作品中,两位作家在人物命运的安排及二人人生态度的不同,张爱玲的人物结局皆是凄凉、悲惨,而艾米莉笔 下的人物虽然历经磨难但最终有了圆满的结局。第三章,分析了造成二人作品中不同人生观的原因。不同的成长经历及成长背景深刻影响了两位作者造成了其在作品中呈现出迥异的人生观。 虽然身处不同时代,不同的国度,艾米莉和张爱玲却不约而同为女性哥特代言,二人的小说中既有惊人相似的哥特性,又有着大相径庭的人生观,基于以上两点,笔者认为二人及其作品是具有可比性的,对它们的比较研究对女性哥特小说的认识及中西文化的交流都具有积极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106.4-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徐颖果;;女性哥特式:美国的女权主义文类[J];外国文学;2006年05期

2 冯茜;陈剑雯;;张爱玲与艾米莉·勃朗特的文学世界[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辛玲;;《呼啸山庄》与《金锁记》人物扭曲性格的比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4 於鲸;;英美哥特小说与中国[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孙靖;;近30年国内艾米莉·勃朗特研究述评[J];台州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肖明翰;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J];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02期

7 邵旭东;何以写出《呼啸山庄》?——也谈艾米丽·勃朗特创作源泉问题[J];外国文学研究;1996年04期

8 严家炎;;张爱玲和新感觉派小说[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9年03期



本文编号:25266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5266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3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