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文学创作论文 >

生态批评视野中的《儿子与情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9 16:09
【摘要】: 戴·赫·劳伦斯是二十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也是备受研究界关注的一位英语作家。《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早期写作生涯的成功典范,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极具代表性和经典性的力作。多年来,《儿子与情人》一直受到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以及文学爱好者的诸多评价,褒贬不一。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儿子与情人》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劳伦斯在这部小说中表明了他对人类生态失衡的忧虑,反映了他深谋远虑的生态哲学思想。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小说的文本进行解读,我们可以探究作家更深层的思想内涵,发掘出这位伟大作家的超前的生态哲思。 论文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等几个维度对《儿子与情人》进行解读,认为《儿子与情人》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等错综复杂的基本关系,以及生态失衡现象。小说作者认为只有努力协调好上述几种关系,人类才能实现真正的生态平衡,人类的未来才能充满光明。 首先,论文探讨了劳伦斯在《儿子与情人》中所体现的自然生态观。他对自然界的精彩描述以及作品中闪烁的对人与自然界关系的思考与感悟,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其独到的理解。在劳伦斯看来,人是自然的儿女,是自然不可分割的部分;自然界能唤醒人的本能;自然界能拯救现代人类,然而,非自然因素、文明的进程破坏了自然界,现代社会处于一种“荒原”状态中,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是现代工业文明,因此,他强烈倡导人类回归自然,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拯救人类自我。 论文进一步探讨了劳伦斯在《儿子与情人》中所体现的对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关注。劳伦斯将矛头直指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在他的笔下,一幅幅田园式的风光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但是大机器、大矿井迅速破坏了这些美景,工业革命带来的破坏历历在目。工业文明不仅破坏了美丽的自然环境,而且摧残了人性,扭曲了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使人遭受精神与肉体分离的痛苦。劳伦斯大胆无情地揭露英国工业革命以及资本主义机器文明对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破坏,以及对人性的扼杀,表明了他的反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劳伦斯希望通过小说唤起人们良好的生态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态行为,逐步形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其内心精神世界的和谐统一的关系,最终实现建造和谐生态家园的美好理想。 在当今世界生态危机日趋严重的形势下,劳伦斯的生态哲思能激发我们了解大自然,保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I561.0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珍辉;;生态批评视域下的《像大地一样》[J];群文天地;2011年16期

2 赵牧;;何谓生态,批评何为?——论生态批评的源流、表现及困境[J];文艺争鸣;2011年15期

3 邹丽丹;;生态批评的研究对大学外语教学的启示[J];吉林教育;2011年05期

4 李卉;;生态批评的主要着眼点[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8期

5 杨佛兰;;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古舟子咏》[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郑志国;;生态批评视角下的猪八戒形象解读——以“家园意识”为中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韩利敏;梁晓东;;生态批评视角下的英国浪漫主义诗歌[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陆启霞;;生态批评视野下的海明威生态矛盾观[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赵牧;;作为“显学”的“生态批评”[J];山东文学;2011年07期

10 孙露珈;;浅谈《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批评观[J];神州;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志红;;中国生态批评十五年:危机与转机——比较文学视野[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高力;;自然之镜:嬗变中的电视生态批评[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黄应全;;生态批评挑战主流文化研究[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张建国;;生态批评中的伦理因素[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曾小月;;生态批评视野中的狄更斯小说研究[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成慧芳;;广场文艺的生态批评[A];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穆宝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一部充满生态思想的作品[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文娟;;建立电视监管与评测中的“电视生态批评”标准[A];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影视文化的形势、格局与趋势——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第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鲁枢元;张雅玲;王惠;张守海;韩玉洁;徐燕;王慧;;现代都市:让我们失去了什么——关于现代都市生活的生态批评[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陈慧;;论生态文学的开创者——亨利·大卫·梭罗知名度崛起的内外因[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泽文;生态批评:颠覆“文学是人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刘蓓;生态批评:滥觞于文学之思[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3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负责人 王诺;生态批评的界定与任务[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4 石平萍;美国生态批评的环境转向[N];文艺报;2009年

5 施秋香;生态批评研究凸显“中国特色”[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6 王诺 程相占 王晓华;生态批评的跨学科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王宁;生态批评与生态文明建设[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张华;生态批评不是纯粹的文学批评[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刘文良;悖论式平衡:生态批评 理论建构[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10 鲁枢元;生态批评的视野与尺度[N];中国艺术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清琦;走向一种绿色经典:新时期文学的生态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4年

2 刘文良;生态批评的范畴与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3 蔡俊;超越生态印第安:论露易丝·厄德里克小说中的自然主题[D];南京大学;2011年

4 方丽;环境的想象[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5 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杨丽;安妮·普鲁生态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朱新福;美国生态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8 苗福光;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劳伦斯[D];山东大学;2006年

9 王诺;欧美生态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刘蓓;生态批评的话语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林;生态批评视野中的《儿子与情人》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2 李海丽;《愤怒的葡萄》的生态批评阐释[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华;海明威作品之生态意识的解读[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4 齐文平;国内海明威生态研究评述[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5 付美娜;论翻译的生态批评[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6 高毅;从生态批评角度解读《愤怒的葡萄》[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7 赵薇;生态批评的重审与理论新开拓[D];中南大学;2005年

8 陈婷婷;自然·精神[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沫;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羚羊与秧鸡》中的生态关怀和叙事灵活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张敏;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生态解读[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90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wxchuangz/2590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2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